深圳市南山区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走在深圳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有力地提升了教育综合实力和水平,为推进教育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继成为全国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区之后,先后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环境教育实验区,获得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教育现代化水平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政府重视,理念领先,确立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战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南山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确立了教育信息化优先发展战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南山实验学校率先在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校园网。2003年,南山区率先提出抢占“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三个制高点的战略目标,较早实现了校园网的全区覆盖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的班班覆盖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南山区又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用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一个“大网络”,搭建一个“大平台”,服务南山“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线。2008年,区政府一次性投入4700多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南山教育城域网和综合服务应用大平台。2012年6月,南山区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同年12月,又被教育部确认为第一批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

  二、以区域为核心,率先实现“三通两平台”

  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国教育信息化事业今后十年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研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南山区早在“十一五”期间,就开始了校校通宽带、班班通资源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建成了具有“人人通”功能的个人网络空间(个人首页)。同时,还建成了深圳市教育系统第一个包含教育管理和资源服务的被称为中国教育信息化第三代应用平台的南山教育信息网综合服务应用大平台。

  (一)建设教育城域网,实现有线无线双网“校校通”

  2008年,南山区教育局以区域为核心,根据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就近接入、分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原则,借助政府的电子政务光纤,通过街道办对各学校进行就近网络接入的方式,建成了覆盖公民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的“万兆骨干,千兆到学校,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宽带互联的教育城域网,高标准实现了高速宽带“校校通”。

  2012年,南山区为满足建设泛在学习城区的需要,启动了无线城域网的建设,目前已完成13所试点学校无线网络的一期工程实施,今年下半年将对其余的公民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实施无线覆盖,争取在年内实现有线无线双网全覆盖。

  (二)建设综合服务大平台,实现管理和资源服务一体化

  南山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应用为中心、面向受众用户”的理念,建成了统一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的综合服务大平台。该综合服务应用大平台集教育管理平台与教学资源平台于一体,以“五网一库”为总体架构,包括“政务管理网、基础教育网、学科教研网、科研培训网、社区教育网”和“网络资源库”,使全区教师、学生、家长和市民都可以全方位共享南山教育信息和网络资源服务,实现了政务管理电子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评价过程化、教育服务全民化。

  (三)共建共享,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从2001年开始南山区陆续为学校班级配置背投和投影等多媒体教学平台,到2012年底,又为全区所有公办学校的教室和功能室更新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并联通了高速宽带网络。同时,依托综合服务大平台,整合了全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了完善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使区域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和各校资源库无缝连接,建成了一个覆盖全区的教育资源网,保证了全区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

  (四)面向用户需求,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

  南山教育综合服务应用大平台直接面向用户需求,首创了六大类个人网络空间(个人首页),即局领导空间、局机关工作人员空间、校领导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网络空间再按学段、学科等元素把每个应用系统的不同功能模块按用户需求实行精细化授权与集成。实现了系统功能推送、个人功能定制、个人界面定制、在线即时通信、个人工作区、个人关系区等六大功能。为南山区22万教职工、全体学生和家长提供实名个人网络空间,为他们营造了网上工作、学习、交流的个性化环境,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通”。

  三、以科研为抓手,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为了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效益,南山区组织了多个信息技术应用性课题和项目,在信息化与学科教学融合、教育国际化、教育技术前沿领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进而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以课题为引领,推进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效课堂建设

  南山区是最早与北师大合作,开展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的地区之一;以南山实验为代表的“八岁提前读写”实验,已在全国推广应用;2011年开始,南山区启动了卓越课堂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目前有22所学校参与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卓越课堂研究》课题实验;当前全区有一批学校正在开展未来教室、移动终端教学和颠倒课堂等项目实验,努力探索泛在学习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媒体技术为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1999年,南山区开展了以优秀电影提升少年儿童素质的“电影课课题实验”。南山外国语学校率先参与《利用电影配音提高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实验,使学生应用英语表达、交流、理解外域文化等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从2003年开始,“电影课”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与新型课程,开始进入南山区多所学校的课堂、纳入校本课程管理。目前,“电影课”已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种领域,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师生素养,发展了学校文化。

  “校园No.1”网络竞技平台是由南山区原创设计,以“微视频”形式推出的学校素质教育成果展示平台。主要通过网络视频展现和公开验证的形式,集中展示学生个人与团队的各类技能与成就。

  (三)开展远程协作学习,推进教育国际化

  国际学校联盟(简称ISC)是一个致力于推动教育国际化的非盈利国际教育组织,其核心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以及国际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2006年5月,南山区四所中小学首批加入国际学校联盟;2009年1月,南山区参加ISC-GPPI的学校有11所;2013年3月,南山区25所学校共同组建了国际学校联盟项目协作体,项目取得了滚动式发展。

  从2006年开始,南山区有八所学校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启动的“爱生学校”项目,并与甘肃兰州、崆峒地区实现网上手拉手。2009年,南山区在“学习村庄”项目的基础上,参与了香港教育局发起的“视像中国”项目,南山区24所学校和香港学校结成伙伴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培训交流等活动。2011年12月,南山区28所学校组成视像中国项目协作体,作为视像中国项目的区域性核心成员之一,参与2012年9月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展演活动,取得广泛认同。

  (四)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开展前沿应用研究

  为更好的开展教育信息化研究,南山区建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功能是开展情报与咨询、实验与评测、研发与推广、示范与交流等工作。实验室建立两年多来,已经成功举办的各种教育技术沙龙,还在多元智能、游戏化学习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探索,正在形成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教育信息化新成果。

  四、以打造教育“南山质量”为目标,探索教育信息化高端发展之路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现南山教育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南山区提出了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教育“南山质量”品牌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南山教育质量攻坚五年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作为南山教育未来质量攻坚的重要内容,将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和广东省“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建设为依托,开展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提高教与学能力、创建高效课堂,促进区域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和优质均衡。具体推进举措包括:

  一是要建设南山无线城域网,实现公民办学校100%双网覆盖,搭建南山教育云服务平台和数据服务中心,支持高效率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

  二是开展“未来教室”、移动智能学习终端、 等信息化项目的实验研究和应用推广,探索建成一批未来学校;

  三是整合省、市教育云平台,利用技术沙龙、网络课程、网络社区、名师工作室等渠道,分层次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四是建设教育信息化协作共同体,开展校际结对帮扶,以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南山,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在努力探索教育信息化高端发展之路。南山教育人将怀揣教育理想,明确教育追求,开展质量攻坚,打造教育的“南山质量”,以教育信息化打造均衡、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南山教育。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