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看投影,上面有一些当时录下来的工作人员上车的场景,我们的学生在这里练习开地铁车。”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副校长、“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课题组组长姬立中停下脚步,指着身旁的一台记录型实训装置说。

  姬立中告诉记者,在这间电动列车司机仿真驾驶室中,一共有44个台位的计算机终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场所,另外有8个台子,是记录型实训装置;还有一个SFM04仿真地铁车。“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学生上地铁练习开车,会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学生在实训实习之后再开真车,可能效果更好。这既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又减少了设备的损坏率。”

  这是本报记者在教育部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组织下参观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时看到的一幕。据介绍,2011年启动的“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以下简称共建共享计划)历时两年,已初见成效,依据教育部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目前已开发56个专业的400多门数字化精品课程和资源库,基本覆盖了职业院校教学、实训、管理、科研、服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竞赛等关键业务领域。

  积件技术:新概念冲击教师教学

  高职院校“共建共享计划”让一场不显山露水的较量在校际之间展开,并对课堂教学和实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

  记者在北京市商业学校参观时看到,在能容纳50人的实训室内,学生每人一机,正在应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会计基础的课程学习。据了解,学生平时就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登录账号,回家就可以完成预习工作。学生可以下载课程中的PPT文件,并能找到指定课程的作业,在网上完成作业。会计基础课程每单元设有练习、单项训练或者综合训练,并提供对照的答案,学生一旦答错,根据题目的解释就能找到问题所在,网上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有明确显示。一位老师解释说:“积件思想下的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强调岗位、强点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满足教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究竟什么是积件?《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资源开发技术规范》中这样写道:“积件资源是本次共建共享计划成果资源的主体,积件是一个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点,每个积件有且只有一个独立的文件夹,文件夹可包含若干文件或子文件夹。”

  然而,在项目初步讨论时,积件这一概念的理解让校企双方都很头疼。参与北京市商业学校一期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位企业代表说:“最开始老师和技术人员为了‘积件’两边吵翻了天。积件在IT行业中其实是很简单的专业词,但让学校老师理解什么是积件,他马上就懵。老师平时接触到的内容是教学体系、课程教材、学习章节这样的概念,两方语言不通。” 后来,企业开发方把积件这个概念用积木做比喻,积件组合应用就像搭积木,这样老师和企业都有了很直观的理解。北京市商业学校的财会金融系主任丛秀云说:“积件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积木,孩子日常填写一张凭证,就是一个积件。这个积件既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在企业工作中用到。”

  “积件自由组合拼接,使老师节省了时间,以前老师都是自己完成PPT、备课、出题、考试、评价等工作,现在因为网络平台上的资源共享使这些资源的形式更像自助餐,你需要什么拿什么,最后组合成讲给学生的东西。”丛秀云说。在北京市商业学校一期成果展示中,已经拥有了13门网络精品课程、2154个积件、1744个PPT课件等专业资源库。

  三维仿真技术:模拟真实实训场景

  记者在北京市商业学校还见到,在电梯专业相关的教学中,学生们不再是被动获取枯燥的基础知识,而是用信息化技术连接网络平台资源,在先学习后实际操练的课程形式,实现“理实一体化”的学习模式。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