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我市积极探索新路子,以新机制全力建设“三通两平台”,具体做法是:
  一、政府引导,借力企业,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
  绵竹市为了建设宽带教育城域网,由市政府引导剑南春有限责任公司、绵竹市广电网络公司积极参与,并得到英特尔中国公司、思科等企业的大力支持,由绵竹市教育局向剑南春有限公司借资一千万元(分三年还清),购买设备,打造城域网,租用绵竹广电网络公司光纤,将物理光纤铺设到每个学校,每年向广电网络公司付租金36万元,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了千兆光纤网络校校通。
  二、把握机遇,借力重建,建设“优质资源 ”步伐。我们确立了“让教师率先使用,由教师并带动学生使用”的思路。在绵竹教育云平台上,为每一个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数字化工作空间,为学生建立一站式学习娱乐空间,集学习、交流、娱乐行为于一体,学生在自己的空间中可以自主预习、学习、复习,分享教师推荐的精品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视频中心,点播名师授课视频,参与空中课堂。让教育教学无处不在。
  四、遵守规范,借力标准,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005年,我市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标准,建成了绵竹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涵盖了上网用户管理、电子政务、财物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文件查询系统、信息报送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络视频互动教学平台等。经过培训、辅导等环节,教育局各科室、各中心、各学校管理者已实现电子政务日常化,这就为推动教育管理全面信息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五、促进运用,借力资源,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我市以中央和省电教馆资源库平台为基础,整合国家远程卫星资源平台,本地教师自制课件平台、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名师视频资源等,形成了四套互为补充、配套完善、容量超过30T的开放式教育教学资源系统,建设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已经涵盖小学到高中的每一堂课。推行教师网络“电子备课”,促进教师主动使用信息化技术,通过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教师们的备课效率,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整体优势,促进了教师个体进步,主动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使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一种教学常态。
  在未来探索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加深认识,认真总结经验,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