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教育现代化步伐,构建覆盖城乡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发展,根据《铜陵市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和《铜陵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需求导向,统筹规划,重在应用,促进共享”的工作方针,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满足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效能为目标,以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建设为基础, 以推进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重点,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信息化,努力营造和培养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环境,推动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提高全市中小学各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部署、统一出口、统一管理”的原则,分步实施教育城域网改造工程,满足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的需要。逐步建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搭建整合本地各类教学资源总体框架,促进资源建设的科学发展;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得到广泛应用;初步建成公用教育信息资源库,逐步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初步建成公共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三、实施内容

  2013年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推进年,按照《铜陵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年度推进表》,将在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体系、搭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 11个项目开展工作,逐步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一)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

  1、教育城域网改扩建项目。对铜陵教育城域网按“一网多点”布局规划逐步完成改造。城域网内各级各类学校高速互连互访、资源共享,建立市教育局、铜陵县教体局、铜官山区教育局、狮子山区教育局、效区教育局汇聚点实现各区域学校对外网的安全访问与流控。2013年完成县教体局、铜官山区教育局的中心机房和城区学校网络改扩建工作,实现网内学校的互连,探索建设市教育城域网骨干节点互连机制与抗灾难冗余链路备份,保证中心节点故障后网络访问自动迁移。

  2、校园网完善项目。市区中小学、县城中小学和乡镇中学及中心小学全部建有适应教学实际需要,满足学校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的校园网,校园信息网络节点全覆盖。

  3、“ ”设备配备步伐。力争全市普通中小学(含民办学校)“班班通”设备班级配备率达70%以上。

  4、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在2012年完成5所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的同时,加大宣传,扩大影响,逐步完善,推广经验,按照《铜陵市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努力在全市范围内(一县三区)建设10所数字化校园学校,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5、考务平台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视频标准技术规范》,继续完善或新建高考平台,所有高、中考点达到标准化考场要求,实现全市所有高、中考考场网上巡查全覆盖,并兼顾成人考试、研究生考试等网上巡查,所有考场、所有试卷保密(保管)室全部实现与部、省、市平台互联互通。为进一步保证中考阅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在2012年进行中考网上阅卷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展应用范围,按照“一平台,多应用”的原则,建设铜陵市中考网上阅卷系统平台,提高阅卷工作效率。完善教学质量分析系统,提高教学质量监测的科学性。

  (二)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体系

  6、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出台“铜陵市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办法”,依托国家、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等社会免费公共信息资源,通过引进国外、省外优质教育资源,征集本地优质教学资源,完成教育城域网资源中心初步建设。一是搭建内容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职业教育、教师在职进修、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图书、教育科研等方面城域网资源中心框架,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二是对全市现有的各类资源进行征集遴选,充实本地资源库。三是以引进、加盟等形式,构建多层次教育资源的建设模式,实现资源中心科学有序、高效常态的发展。

  7、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项目。完善我市基础教育学生数据库,拓展学生数据库的服务功能,逐步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成长的全程跟踪。按照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立全市教师基础信息数据库,2013年初步完成局属学校教师基本信息采集工作,逐步实现人事管理、工资管理、职称评定、继续教育、晋升晋级等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三)搭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8、教学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一是建成局、校二级模式的资源管理平台。以资源中心建设为目标,形成以市级管理与学校共建相配合,实现本地特色资源建设,管理平台在具备校本资源的上传、下载、全文搜索的同时,提供对校本资源的综合管理的能力,具备校本资源更新、统一发布、在线资源编辑、资源协作、网内共享交流等功能。二是备课平台:实现标准教学课件的制作,同时实现与资源中心的互通互联,支持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提供音频、视频、语音输入等多种现代化教学课件的制作。三是在线教学平台:实现校内、外的现场互动教学,形成全方位的实时互动教学,做到现场教学内容的互动交流,以及在线反馈等功能。有效的组织在线学习、建立学生档案、跟踪师生学习情况。四是互动平台:老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发送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作业信息、通知等功能。家长与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取得及时的联系,向家长发布学校活动,通知等功能。五是网络教研平台:各学科以市级教研员为版主教师互动参与的模式,开展学科交流、教学研讨、工作布置等教研活动。

  9、教师网络空间建设项目。通过教师实名空间注册,为教师提供开放的网络空间,实现资源交流与共享,进行各类虚拟社区、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搭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辅导、在线咨询、资源点播等各类教育服务。

  (四)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10、开展与长三角地区学校结对项目。开展与长三角地区学校校际交流和网上结对工作(完成省馆工作目标),并开展区域间和城乡间教学交流研讨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2012年,已创成省级长三角地区结对学校10所。今年将继续争创10所长三角地区结对学校,为我市学校与长三角地区学校线上线下校际交流提供良好平台。

  1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我市的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师资培训体系,按照《铜陵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新一轮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师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逐步实现中小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人人会”的目标。全面提升我市中小学校教师利用“班班通”、“农远”工程等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领导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增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的动力,创造有利于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的舆论氛围。要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切实负起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建设和管理规范等责任。

  (二)科学规划,统筹协调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市里统一目标、要求,科学确定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教育信息化实施方案的落实。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都要制定培训计划,把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网上教师培训活动。强化政策导向,把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各类优秀教师及教师任教、职务评聘和晋升的重要条件。

  (四)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

  各级教育部门、学校要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作为投入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新上的基建项目,都要考虑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探索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

  (五)实施专项督导,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估

  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组织相关教育信息化专家,定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督导评估。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年度考核体系之中。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