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诸多信息化应用领域中,教育信息化始终摆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的突出地位。最近,安徽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并公布了第一批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迎江区即是其中之一。作为安徽省教育强区,这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诸多信息化应用领域中,教育信息化始终摆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的突出地位。

最近,安徽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并公布了第一批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迎江区即是其中之一。作为安徽省教育强区,这个区立足区情,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摸索出了一条鲜明的区域特色之路,其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方面优势凸显。

何谓“教育信息化”?

回答可以很宏观很专业: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落在一所学校、放在一节课上,回答也可以很通俗很个体:信息通畅的校园网、操作便捷的电子白板、网络阅卷、视频课堂等等,都是对教育信息化的各种例证。

但无论怎样,有一点是共通的:教育信息化,是一种开放、共享和合作,它的发展必将带来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

迎江区,这个最基层的教育区域单位,近几年来,“教育信息化”正成为主题词。

这里的教育工作者说—

“教育信息化,加大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力度,提升了教科研水平。”

“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信息化,点燃了学生学习‘兴奋点’,有利于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育信息化促进了教育公平,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转变了教育行政管理模式。”

……

这份创新见解、这种踏实实践,让人赏识和钦佩。就在不久前,迎江区顺利获批“全省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众所周知,成为全省试点,必将对今后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促进作用。当时,省内诸多实力区域都踊跃报名、参与竞争,最终在众多“强手”中,迎江区脱颖而出。

“没有信息化的教育是落后的教育!”迎江区区委书记叶建告诉记者,今后几年将把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迎江教育高水平现代化的主引擎,通过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

脱颖而出凭借的是什么?是扎实的工作,是坚定的支持。“只要是教育上用钱,我们都会优先考虑,我们要为这个时代,为孩子们的明天,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迎江区区长李斌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区将确保每年投入1000万元,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重视制度保障 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到全区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快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进程。”迎江区副区长洪爱敏表示。

“政府重视、优先发展、制度保障”已成为迎江区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词。

2005年区划调整后,迎江区重新建立了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区教育信息化联席会议制度。全区教育信息化如何发展、上哪些项目、人财物如何保障等重大问题均由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高效运作的组织架构,保障了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对教育信息化投入“不差钱”。作为区一级政府尽管百业待兴,但,再紧也不能紧教育。最近的例证是:2012年,区财政预算投入1000万元,全面启动实施“ ”工程首个受益者。在这所学校的教室里,老师们只要轻点鼠标,一份份图、文、声俱佳的精美课件就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孩子们带进一个情景交融的学习新天地。

校长刘红说:“班班通使用率非常高,课外的一些教学软件资源很方便的链接过来,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大,提高了课堂知识容量,师生之间能更好地互动。”

同样,在这个区的其它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率都比较高。多次在省级以上信息技术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安庆十四中,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地理专用教室、微机教室、数字化实验室里找到了更多的学习能动和学习乐趣;华中路二小依托学校网站,教研组主页、班级主页、教师主页、学生主页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 事实上,从本世纪初,迎江区即结合新课程改革,开设了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全面启动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坚持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电教优质课说课讲课比赛、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评选、编程比赛等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师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成为这个区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利器。这从“教师网络研修”中即可一叶知秋。

“引领教育人生、陶冶专业人格、培养领军人物、打造高端人梯”,2009年建立的安徽省特级教师江兴玲“网络工作室”,经过4年多的运行,目前已有数万人次的访问量,为区内外名师、名校长的专业化成长创设了一个高规格、高品位的研修平台。

在这个网络平台上,从执教教师的课前思索,到课堂实录的视频展现,课后导师的评课议课,课后深入反思与改进,第二轮、第三轮的打磨与探索,“磨课”的全程供教师分享。每位学员在学习后可以留下自己的感受,有疑问也可以留言,并得到导师的及时回应。象这样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备课、评课、讲座、研讨等互动式的网络研修,突破了不同学科界限,让教师们告别了过去独自学习的艰辛和枯燥,让“名师”与“名师”、“名师”与学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教育风景线。

迎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曹春生认为:网络研修,聚集了老师们的集体智慧与力量,最大程度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利用校本教研网上的论坛、博客开展网上备课,让校内同学科教师进行点评、研讨、学习、借鉴,再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他说。

网络教研也打破了学校、城乡、区域之间的瓶颈,建立起了超越时空、开放互动的合作平台,实现了区域内教师跨学校、跨城乡的网上备课、网上听课、网上评课、网上交流。

“最得益的是我们农村学校。”这个区地处农村的长风中心学校副校长钟尤宁告诉记者,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摸索出了“网上设计、网上磨课、现场教学、网上评课、视频研讨、博客反思”六步教研法,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我们通过网络平台集体备课,不仅教师减负了,备课的质量显著提升了,而且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也提高了,因此,这种形式深受农村教师欢迎。”龙狮中心学校校长陈国庆说。近年来,学校将积累的大量教学资源,上传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推进了农村学校“高效课堂”建设。

……

“实(扎实有效)、特(具有迎江特点)、新(紧跟新技术)”这让安徽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对迎江教育信息化应用给予了高度评价。不仅仅是网络研修。实际上,这个区在开展信息技术的前沿应用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示范“样本”,并创下了多个安庆第一:

首创“博客教研”、“城乡教师网络结对”,加强学科教师交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基于信息环境下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游戏化学习模式研究”、“教育装备效益研究”等课题取得重大进展,并在区内全面推广;迎江教育博客更是丰富多彩,“教育随笔”、“经典课堂”、“网上备课”、“网络家长会”、“教研天地”、“情感世界”、“班级管理”、“写意人生”等八大栏目在安庆教育信息网具有非常高点击率和人气指数。一批网名如“青鸟”、“云中漫步”等迎江区教师成为博客名人。

立足课堂开放协作 努力构建完整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2012年9月,南国深圳。

在位于该市会展中心的安徽馆内,迎江区第十四中学的王作宾老师,正在向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介绍该校的信息化特色窗口———随着他的手指在电子白板上的娴熟点击,以经典曲目为蓝本、以网络呈现为载体,全面展现皖风宜韵的十四中网络黄梅社团,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这是全国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中的一幕场景。作为安庆市唯一参展单位,谈到此次展演的成功,迎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先为认为,这得益于迎江教育长期以来坚持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改革与实践。

2009年,这个区牵头组建了“合芜铜宜”四城区教育教学合作联盟,围绕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组织开展研讨活动10余次,并展开了城际之间教育合作新机制的有力探索。

2010年,这个区举办了第三届全区中小学教师论坛暨教师网络辩论赛,论坛以当今教育热点、难点、焦点为话题,通过平等、和谐、自然、自由的交流方式,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超出主办者的意外,论坛页面点击浏览量竟高达10万人次。

2011年,这个区承办了上海·安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安徽省内各地市的近400名代表的参加,拉近了与教育发达地区间的距离。

2012年,这个区率先举办了长三角网上结对学校教育教学交流暨数字化校园建设研讨会,会议就数字化校园建设、特色课程互融、德育研讨及师生网络读书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合作,促进了不同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共同发展、区域之间的互补双赢。

不仅仅是这些大型活动,持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他们的目标是要完整地构建数字化教育环境。

在华中路一小,颇有名气的小红花电视台几乎融进了每个孩子的生活。每天,由学生们拍摄的影像通过“班班通”,让全校每个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欣赏到自已所创造的学习生活……

而另一所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学校安庆十四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独辟蹊径———记者点击学校“网上黄梅社团”,就像进入一个小型的黄梅戏艺术博物馆。

校长汪林说:“学校为热爱黄梅戏的孩子们开辟了‘网上黄梅频道’,将小演员们每一次排练和表演进行了实况录像并传送到校园网上。”热爱黄梅戏艺术的梁晶晶同学告诉记者:自从学校创建了“黄梅社团”,自己仿佛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每次看到自己的表演录像,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亲切。”如今,梁晶晶早已是校内小有名气的“黄梅之星”,她表示:参加下一届安庆市黄梅戏艺术节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教育信息化,重点还是在课堂上。

“以学为先”是健康路小学的教学理念。这所学校将一个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并接入网络,借助“网络教学服务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主线,学导同行,建立了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借助应用信息技术的翅膀,进入开放式的学习形态,尝试进行网络与课堂双平台的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通过个性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也让教育研究者们欣喜地看到: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学校。与健康路小学近邻的四照园小学,作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信息化教学早已常态化。上世纪末,这所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通过“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等方法,将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结合,探索了一条小学“提前读写”的新路。

在这所学校,信息技术不仅融入了语文课,还促进了多学科研究的联动、协同。尝到了信息技术的甜头的四照园小学,眼下正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教师特长,全力构建“黄梅戏、书法、剪纸、武术操”等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校长李卓的的梦想是: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校园。

这也是其它学校的蓝图。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这个区有80%的学校网站都建立了“班级网页”。在这个数字化空间里,孩子们的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他们可以随时上网调看学习内容,请求教师的指导。班级网页还建立了每个学生的个人档案,记录成长过程中的典型资料、学业成绩;设立了评比栏,公布班级各项常规评比结果,反映每位学生在班级中的阶段表现;提供学习成果展示区,发布学生各科学习成果和优秀作业;建立班级QQ群,开辟经验交流区,任课教师、家长、班主任和同学在此交流学习、生活。

这样的教育生态,让华中路第二小学校长胡跃进十分感慨:“信息技术环境下,随着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与全面发展。”

着眼未来先试先行 打造教育信息化“迎江样本”

“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电脑”、“白板”、“远程”,而是一种“整合”,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它改变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才是它被称作教育革命的真正原因所在。长风中学校长朱军的这番见解很有代表性。

迎江区教育局党委委员、人民路小学校长肖培英介绍,人民路小学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之初流行的一句话:“不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老师不是好老师”,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不免幼稚简单化;第二阶段,随着实验的推广,流行第二句话:“不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老师未必不是好老师”,表明老师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技术手段的掌握逐渐成熟起来,领悟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该有选择有组合的去运用;第三阶段,老师们开始真正把握到教育信息化精髓后,又流行第三句话:“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老师才是好老师”,高度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和本性。

事实上,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建设———运用———完善”的发展过程。去年,随着这个区“三环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出,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良性循环。“让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呈现出高品质,让每一位学生都更加热爱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天地、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彩舞台。”成为10年课改后的又一新追求。

“现在,教师和学生都深切感受到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给课堂带来的便利和惬意。上课时,老师将存有课件的U盘插入电脑主机,就能全面呈现课程的内容。通过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可随意批注、修改学生作业,让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生动起来。”华中路一小方芳老师认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三环五步”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生为主体、以师为主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核心理念。她还建议尽快建设包括学科教案库、试题库、课件库、教学改革研究信息库等在内的区域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为学生获取信息、主动学习提供条件。运用信息技术,在创新教师评价方面,这个区同样展开了一系列有效探索。

“有这么多家长为我投票,确实很意外,也很感动……”短短数月,人民路小学马晓敏老师就在全区“我最喜爱的教师”网络评选活动中获得2159票,人气指数暂居第一。

网络评选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目前,这个区正在着手开发“中小学办学成效社会化评价网络平台”。该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实现教育部门、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及时交流沟通,又能够快捷地处理大量的反馈信息,为教育评价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同时,将教育服务的对象学生、家长甚至居民,纳入教育评价主体,不但可以破解当前困扰教育评价的教育主体单一的难题,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学校、教师思想上、行为上的转变,切实提高学校、教师的服务意识。

“信息时代不仅带给我们技术上的更新,更带给我们思想、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的跨越。我们将紧紧抓住这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不松手。”迎江区教育局局长周先为表示:“今后5年,将以教育信息化省级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技术装备设施的投入,努力建成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资源建设,通过资源库建设、优质资源引进等手段促进优质资源区域共享;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研的能力,使得建网、建库、建人、建模‘四建’同步,积极抢占教育信息化发展制高点,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区。”

在他的展望里,那时的数字化校园将彻底扮靓迎江教育,全区所有中小学实现“班班通”,校校实现有平台、人人实现有空间,而所有平台空间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营造出的是一个精彩的数字化教育世界。

让记者感慨的是,每次采访迎江教育,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让人感动。每一位迎江教育人都以极大的热情,围绕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目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应该说,不断改革创新赋予了迎江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有理由相信:他们将继续领跑在“信息高速路”的最前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