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 8226;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之年。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技术中心的指导下,在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和本单位全体人员的共同努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之年。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技术中心的指导下,在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和本单位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实施教育双十大项目工程的通知》要求,坚持“建设硬件、开发资源、强化培训、服务教育”的工作方针和“建网、建库、建队、建模”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省、市2011年教育信息化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温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组织实施《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继续坚持“建设硬件,强化培训,开发资源,服务教育”的工作方针和“建网、建库、建队、建模”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以加强应用推广为主线,以资源共享为核心,以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围绕数字化校园建设,努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六大行动计划”,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快速、稳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底,全市95%中小学校建有校园网,90%中小学校建有学校网站,98%教室建有多媒体小平台,生机比达到5.3:1,新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150G,加大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推广力度,力争全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教育强市目标和全省领先水平。

三、工作任务

2012年,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以实施教育信息化“六大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超前部署,区域推进,强化规划指导,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突出重点,科学推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管理模式;加大应用,加强创新,提高全市中小学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完成第四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达标创建,评创20所以上市级示范性数字化校园,评选25所创建工作先进学校,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大教育宣传,加强舆论引导,扩大教育新闻传播影响力,为全市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加强区域规划统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

1.全面实施《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强化规划指导,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加快各县(市、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修编,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细化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

2.抓紧编制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整体方案。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育教学和管理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规范标准,统分结合,分期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大平台。加快教育行政办公系统和校务、教务、教研等应用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主要功能模块+个性化应用”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框架和运行管理机制等;加快构建中小学校及教师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用户统一认证、单点登录和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3.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管理模式。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县(市、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考评办法》,进一步提高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效益,全面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4.筹备召开全市第四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全面总结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下一个时期和阶段的整体与重难点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和新成效。

(二)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六大行动计划”

1.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行动计划:召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研讨会,总结交流首批创建工作经验,修改完善《温州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评估细则》;建立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系统,完善“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评测管理系统”,研究制定《温州市数字化校园应用大平台建设方案》;组织数字化校园技术指导组,深入创建学校,指导创建工作,年内完成创建20所温州市中小学“示范数字化校园”和若干所“数字化校园”学校的目标,同时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先进学校评比活动,促进全市教育信息化整体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完成第四批教育信息化达标学校创建,使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有较大提高。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见》(温教电〔2010〕84号),分期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网络助学导师培训,继续做好辅导教师培训和全市学科教师培训,计划培训21000名学科教师,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的能力;加强学科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组织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培训,组织“智能机器人”指导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等新技术应用培训,开展摄影摄像技术、专题学科网站建设与维护、多媒体教案设计等资源建设专项应用培训,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带到课堂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继续开展市局直属学校信息技术处主任和校长(分管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水平。

3.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行动计划:整合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新课程教材相匹配的多媒体课件和教案,形成精品教案课件库;深化中小学辅导网应用,加强对学科专题资源网站、期刊网、虚拟实验室等各类优质资源的引进应用,加强推广,使资源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加快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建立学科资源编审组织,制订、完善各种考核评估制度和措施,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努力打破校际壁垒,形成具有温州特色的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体系;不断丰富温州教育影院内容,加强对各类名师大讲堂、优质教学录像课的摄制工作,将教育影院打造成为学生绿色上网的首选通道和学习空间;完成至少4个乡土教材录像拍摄制作,并整合成优质视频集。

4.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行动计划:以课堂教学、教师研修和学生活动为核心,不断加强信息化应用,统领应用研究各项工作,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及科研管理等的深度融合。继续推广电子白板、Scienceword和Pageplayer等新教育技术产品,举办使用培训班,开展应用和整合研究,组织省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申报;开展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小学段和中学段活动,继续开展实验学校与农村中小学校的网络城乡结对活动;开展温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大赛(师生),利用NOC竞赛平台、资源和专家团队,整合全市现有各类信息技术评比和竞赛活动,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能引领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温州特色的信息技术创新大赛;引进“视像中国”(V-China)项目,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开拓师生新教育视野;同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儿童基金会进行合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互联网环境下的国际教育交流平台和机会,丰富温州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继续办好《温州教育信息化》期刊,不断提升和扩大温州教育信息化影响力。

5.教育城域网整合提升计划:整体改造提升骨干网路,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确保95%以上的骨干线路升级到千兆光纤;通过对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整合,逐步建立本地“教育云”平台;通过制度和设备的推进和与运营商合作实现上网行为从学校到家庭一体化规范管理,全市中小学校100%建立上网行为管理制度,65%以上安装上网行为设备(10月);确定全市校园无线建设方案,开始市一级层面实名制上网试点工作;继续做好省“农远工程”,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6.教育宣传阵地建设行动计划:努力办好温州教育网,建设温州教育宽频平台,推出教育视频新闻节目《温州教育播报》,与媒体合作开展《公开课》等系列主题宣传,将更多的教育新闻通过视频方式在温州教育网上展现;开展第二届教育宣传专题网页设计、中小学校园电视台师生DV新闻作品展评和年度好新闻评比等活动;制定温州教育网改版和硬件设施更新方案,将教育信息报送平台、教育图片库、教育视频库整合到温州教育网;加强与中央、省级、市级媒体和本地新闻媒体的互动沟通,联合策划推出“走进民办学校”、“寻找幸福校园”等若干系列报道;加强全市教育宣传通讯员队伍建设,办好“教育方桌”,积极吸纳优秀人员加入本土作者专栏,激活网站活力,以更加广泛的视角宣传温州教育。加强教育舆情监督引导员队伍建设,打造兼职评论员队伍,形成以宣传部门为主导,实际工作部门为主力,温州教育网为主阵地的工作机制,引导教育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

(三)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1.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及时合理调整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明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与管理工作。健全一年一次的联席会议制度,汇报情况,沟通信息,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及时部署新的工作任务。指导与督促县(市、区)和学校按照有关要求,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和学校中层处室,配足、配强管理和技术人员。

2.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重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不断补充新生力量,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在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创新能力,发挥电教系统(信息中心)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进一步理顺“温州教育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全市教育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

3.加强支部、工会和学会及协会建设。加强党支部、工会、计生和党风廉政等各项制度建设,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业务流程,制止违规违纪现象发生;重视、加强电教委员会和教育摄像委员会工作以及网管协会的工作,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指导,形成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设合力,保障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