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我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教学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总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我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教学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总体要求
1.强化对教学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高校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它包含教学基础平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信息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对贯彻实施“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各高校要高度重视,不断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
2.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核心,以建设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为重点,重视教学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加强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整体水平,加速我省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3.教学信息化建设具体目标
完善全省及各高校教学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创新教学信息化决策、投入、管理、评价体制,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效率,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创建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空间,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形成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教学资源受益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教学信息化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建设,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学习科学系统研究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建立数字化的教师教学支持与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及素养;加强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深入的应用,推出一批具有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全省高校教育技术的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部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创新教学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
1.加强教学信息化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各高校要将教学信息化建设置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校园建设的中心位置,按照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注重实效、分层实施的原则,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规划。一方面统筹规划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统筹规划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政策体制的建设。要将教学信息化硬件、软件、服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规划与建设,促进教学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规划还要重视教学信息化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契合,既要立足于学校的现实,突出重点,强调应用,又要紧跟世界最新发展前沿,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体现实用性与先进性的统一。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立足提高教学质量与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为师生提供高质量教学信息化服务,实现教学信息化建设模式从“面向技术的模块化建设”向“面向用户服务的一体化建设”的转变。
2.创新教学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学信息化领导管理体制,将教学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成立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将主管教学的校级和院系级领导、教师、学生等各方力量纳入教学信息化决策、规划、管理的体制。成立信息化教学促进机构,探索CIO(首席信息官)体制,推动学校教学信息化服务部门的体制、资源、队伍的整合,形成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层实施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技术职能机构的作用,组织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与应用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建立教学信息化投入管理的长效机制
各高校要加大对教学信息化经费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化经费投入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专项列支,并确保逐年有所增加。实现教学信息化经费的“项目式”投资方式与维持性投资方式相结合,学校教学信息化专项经费与院系级教学信息化专项经费相结合。合理确定硬件、软件、平台、资源、教师培训及设备日常维修维护等方面的经费分配,以保障教学信息化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各高校还应拓宽筹资渠道,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自身良性发展的投入机制。
三、建设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环境与教学资源
1.加强教学信息化设施与环境建设
各高校应及时充实并更新学校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设备,使多媒体教室比例提高到80%以上,建设可以远程控制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建设高效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加快无线网络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力争到2015年,除了每个教室有线入网以外,60%的教学活动区域要覆盖无线网络,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率提高到90%以上。继续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全面完善以教学为中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先进、高效、实用、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学基础设施环境,实现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集成共享,全面实现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2.推动数字化校园学习空间建设
构建学校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建设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为一体,支撑“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研讨课”等当前大学教学新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建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社区网站、学习网站与学习软件资源,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满足师生通过网络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测评等活动的要求,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和课程学习的需要,通过增加公共机房、降低网络资费、提供一定的免费机时等具体措施,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进行网上学习,提高教师使用课程网站、流媒体等网络教学手段支持教学的能力,努力建设生动活泼的能促进学习者交互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E-learning教学交流平台和数字化学习空间,为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
3.推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
各高校要加强本校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组织集名师、教学设计师、技术人员等多群体的建设队伍,共同设计和研发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建设规范的质量高、效果好的课件库、课程库、教材库、名师库、试题库、文献库、案例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大全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力度,按照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省级优质数字教学资源中心,实施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继续开展全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程)遴选活动和全省高校学生多媒体作品竞赛,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应用,区域教学联合体高校要率先建成开放灵活的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推进高校优质数字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
四、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与学的能力
1.实施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考核制度
各高校要大力加强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开展全员信息化教学培训工程,将教师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与教师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挂钩。充分发挥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作用,依据《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开发优质培训课程与资源,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与考核,基本实现50岁以下的高校教师均能够熟练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胜任信息化教学的需要。
2.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
各高校要创新信息化教学培训的内容、方法与形式,依托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支持系统、江苏省教师教育网络培训平台以及各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为教师提供多种信息化教学的培训课程,开展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教师自主培训等。高校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与学习,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学习的能力
强化学生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各高校要面向学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报告会、公选课或媒体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学会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与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1.加快教学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
建设服务于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及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信息平台,全面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实验、实习等方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重点抓好学分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学分认证等平台系统建设,建立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着力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的理念、模式、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2.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高校相关部门应联合协作,积极构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教师提供如网络课程、教育软件、虚拟团队教研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咨询等支持服务。为学生提供如学习工具软件、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等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要逐步建立自下而上的评价制度,对教学支持服务提供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和测评,保证支持服务的质量。
3.加强教学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在全面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改善现有教学信息化专业人才结构,使得教学信息化专业人员数达到学校专业教师人数的3%以上,重视解决好信息化专业人员的职称问题和相关待遇。以我省有关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博士、硕士授权学科专业为依托,培养一批熟练掌握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技术的专业人员,能够研制开发高水平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技术人员,以及具有较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理论和实践水平、能够指导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专业人员,在学校形成一支队伍稳定、职称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并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及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学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六、加强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推广
1.加强教学信息化理论研究与标准规范建设
各高校要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力度,增加教学信息化方面的课题立项,紧跟时代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采用教学信息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完善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省教育厅将组织相关院校、学术团体依据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与规范,研究制定我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与规范,如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和评价标准、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和评价标准、教学信息化激励政策和考核办法、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保障教学信息化顺利实施。
2.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应用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授课方法,丰富课外学习资源,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让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输到学校和课堂,使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可以在生产现场直接开展教学工作,促进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等,作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效补充,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深入教学、深入课堂。
3.提高教学信息化设施与资源使用效益
各高校要紧密联系教学及科研实际,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已有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和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优势,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设施与资源使用效率。要建立健全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管理和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监控与评估。进一步推动优质数字教学资源跨校“共知、共建、共享”,提高精品课程与网络课程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教学信息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深化我省教学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