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红松)“启动运行云计算中心让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上了新台阶,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日前在张家口市召开的河北省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该市

本报讯(记者 周红松)“启动运行云计算中心让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上了新台阶,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日前在张家口市召开的河北省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该市桥东区教育局局长陈红梅兴奋地说。

2009年,张家口市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桥东区乘势而上,加快实施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效。“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桥东区在教师研修、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信息化评价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革新。”中央电教馆馆长王珠珠如此评价。

张家口经济实力相对落后,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筹措建设资金是个难题。为此,桥东区采取“政府拨一块、教育筹一块、社会捐一块、企业垫一块”的方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据统计,近年来该区共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3300万元,其中政府划拨3000余万元,社会捐助近300万元。

正是由于采取了这样的筹资模式,如今,桥东区教育局已创建了由6个区域性专业网站组成的全市首家教育城域网,形成了200兆光纤入区、30兆光纤入校的数据传输通道,全区中小学实现了“三个所有”:所有学校均建成了设施完备的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演播教室、网络电子备课研究室、网络管理中心;所有学校实现了“ ”,配备了数字化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所有学校都安装了校园安全网络监控系统、数字化校园广播、演播系统、校讯通家校联系系统。

硬件环境优化了,如何有效应用是关键。桥东区教育局有6个区域性专业网站,包括教育门户网、教育资源网、教育研修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网、学前教育网和读书网。区教育局利用这六大专业网站搭建了该区教育综合性、开放性、信息化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夯实了基础。

师资队伍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升的重要环节。该区铁路斜街小学的于雪燕老师至今对第一次网上教研活动记忆犹新。那是东风小学的数学骨干教师李芳芳的一节公开课。和往常一样,于雪燕与兄弟校的老师们准备前往观摩。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接到了一个通知:每人备好笔记本电脑在本校在线观摩。

带着新奇的心态,于雪燕通过区教育研修网接通了本校与东风小学之间的视频系统,进入主题论坛。公开课开始了,清晰的画面让于雪燕感觉如临现场。更大的冲击在论坛上,就在公开课进行当中,只要老师有想法,都可以随时发表到论坛上,与各校在线观课老师进行交流,一时间,老师们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节奏、师生互动等问题在论坛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零距离的交流、多角度的畅谈、同步调的碰撞,让我们收获良多。从那以后,利用研修网进行教学交流成了我们的常态教研模式。”于雪燕说。

桥东区还在研修网建立了“全自动课堂录播平台”和“学科空间平台”,并创造性地形成了“分线程切片式磨课”在线教研活动形式。目前,该区研修网有注册教师1426名,组建协作组128个。在信息化带动下,全区教师专业化成长速度明显加快,产生了212名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和名师。

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引导是桥东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除在“读书网”提供100多万册的电子图书,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快乐之外,桥东区还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网”的“e学100学生学习”和“新课程教学方式创新实验”两个平台,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引导。

借助新平台,桥东区各学校在网络上建立了“虚拟班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双课堂”(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模式的教学。在每一个虚拟班级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发布的电子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就学案中的问题与同学、老师探讨。老师能根据“虚拟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准确把握“现实课堂”中的教学难点、重点。

记者采访结束时又得到一个消息:桥东区教育局将出资给全区所有中小学生配备“电子书包”,即给每一名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免费账户。“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了。”陈红梅说。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