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制定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 根据新时期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制定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根据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需要通过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建构信息时代的能力结构。
推动建立适应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
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师、研究人员等)实践探索的成果。当其成为一种稳定的教学结构形态时,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影响被隐退,凸显的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的组合结构与形态。
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是面对面学习、远程学习;也可以是集体教学、合作学习或个别化学习;还可以是这两个维度的组合。
教学方式更多,如: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式、案例式、参与式、探究式、项目式等。
教学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配备、内容呈现和软件工具,提供支持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组合。例如:教学资源可以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交互的主动权有的在教师手中,有的可以交给学生;教学的信息化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脑、手机以及其它移动的小型设备。这些设备可以用秧田式、组群式、鱼骨式、隔离或半隔离式等形式部署在教室中。
这三个方面的多种形式组合,形成的将是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从理论上讲,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开放的、无法穷举的。举例来说,差异化教学模式是在具备人手一机的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平台的管理功能,组班教学的条件下,实现对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学习进度要求,以不同学习路径,达成不同学习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而协作探究教学模式则是在人手一机的网络环境下,学生根据老师指导,选定研究主题(可以是研究主题、项目、任务、问题等),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检索、文献分析,实验设计、观察和记录,交流讨论、表达和呈现探究成果,建构知识及知识体系,形成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与本班、本校同学协作,甚至跨校、跨地区的协作探究。
随着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各项目标的贯彻落实,预期在未来5——10年将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将全面实现数字化资源教学常态化,个别先进地区和部分学校可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环境下无处不在的学习。
促进非正式学习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非正式学习”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如今它已经被广泛的认同:75%~80%的学习是发生在非正式的组织活动中的。具备“非正式学习”能力与国家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这是达到终身学习目标的必由之路。
在网络支持下,各种新技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人们探索新的教与学方式提供了实验平台和工具,在正规的教育体制外,引发了各种民间性自发自创的学习活动,刺激了新型网络社群的兴起。
对教师来说,学校中被动的教研活动正演变成随时随地的自主行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加入到博客的队伍之中。很多教师也把博客、微博等引入课堂,辅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学习。
对学习者而言,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的学习形式就更多:自主学习者,可以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知识和相关专业网站,上传和下载学习资料;通过网络电台、优酷、网易公开课等音视频网站收听、观看多媒体课程;如果想开展讨论式学习可以利用QQ群和博客、专业论坛、SNS网络社区、微博等开展学习讨论,组织各种活动。
这些由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学习方式变革和非正式学习活动创新正成为正规学校教育有力的补充,更是对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创造。非正式学习团体的成立还使学习者形成新的社会人际圈,构建了新型社会角色与生活方式,成为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极具生命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