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洁净的计算机房里,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几十名学生一人一台电脑,不时地点鼠标、按键盘,屏幕上随之显示出数控机床各种操作的逼真画面。这是不久前在沈阳市举行的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上的一幕

整齐洁净的计算机房里,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几十名学生一人一台电脑,不时地点鼠标、按键盘,屏幕上随之显示出数控机床各种操作的逼真画面。

这是不久前在沈阳市举行的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上的一幕。可别以为这些学生是电脑专业的,他们的专业是数控技术应用。他们在电脑上操作的平台叫“虚拟数控机床仿真实训与考核系统”。

“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数控机床操作的全过程有了深入了解后,再到机床上实地操作,就能做到心里有数了。”该项目的研究开发教师周文说,实训室形成了虚拟仿真、现场操作、制成产品的“一条龙”模式。

在实训室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现场点评说:“通过信息化教学,我们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同学们在这样现代化的仿真实训教室里学习,肯定能培养出高素质,这样的职教也肯定会有吸引力。”

像这样的大型和较大型的专业实训仿真模拟系统,在辽宁全省的职业学校中共有29个。从2007年专门拨出2000万元职业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以来,辽宁省已初步建立了20多个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仅在数控专业等22个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就制作了图形图像1.5万幅,视频、动画等流媒体1550分钟。

为什么投入巨资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辽宁省有着一番自己的理由。“十五”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与老工业基地同步振兴。

到2008年年底,辽宁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501所,在校生达57.5万人。但多年以来,职业教育学生操作技能培养面临着一道道难关:复杂的机器不能拆卸,一些工厂、工地学生很难进去参观学习,一些昂贵的设备、仪器,学生很难有机会在现场操作……辽宁省职教界人士将其形象地概括为“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难再现”。

针对这些难题,2006年,辽宁省时任分管副省长鲁昕经过充分调研,提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并将其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切入点。2007年5月,辽宁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职业教育教学、科研、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在公开竞标、现场答辩的基础上,最终评审、确定了数控技术应用等22个职业教育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项目。随后省财政拨付了2000万元职业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

在对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改造和社会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的研究,以及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教学实际需要分析的基础上,该省以服务专业整体教学与实训为核心,按专业大类划分模块,整体规划信息化建设项目及内容,既兼顾学历教育又考虑职业培训的需求。项目内容覆盖了职业学校80%以上的专业、80%以上的在校生。

“信息化建设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校长任级三分析说,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及成果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各专业核心培养能力的提炼、技能训练点捕捉和挖掘,到“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案例解析”等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在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进程。

辽宁省教育厅厅长魏小鹏说:“项目研发的过程就是对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一次深刻探索与实践。特别是所有仿真实训教学软件,都打破了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组建了符合专业能力养成和有效获得岗位技能的实训教学体系。”

对此,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软件教学设计负责人刘杰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们在设计“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训系统”时,按照项目教学模式,以一座真实存在的九层高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为主线,将建筑施工技术涉及的识图、测量、施工三个学科的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工作进程中。在传统学科制授课模式中,识图、测量、施工是三门独立的学科,学生难以理解三门课程在实际施工中的关联。

刘杰说:“我们在柱施工模块里,先演示测量放线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图纸计算钢筋下料长度,然后进行钢筋焊接、根据弹线支模、浇筑混凝土,在这一施工过程中同时融入了测量、识图和施工技术三门学科的知识,很好地解决了这三门课程的衔接。”

数据显示,信息化建设在减少事故及节约成本方面发挥了作用。数控机床专业采用信息化教学后,碰床、撞刀等事故已降为零。采用焊接软件教学后,实训过程中焊条的实际使用量减少30%,大型设备的购买更是省下不少资金。任级三说:“如果要达到跟企业一样的设备,我们跑掉鞋子都撵不上!但实施信息化教学后就可以了,通过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进来,就可以把最新的技术引到课堂上来!”

在职教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批专业队伍在逐渐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58所职业学校、504名专业教师、56家大中型企业近200名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研发。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专业、课堂与现场、设计与制作,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多层次、长时间的渗透、融通及流程的合理化再造。

以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学生。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2007级学生姜程来说:“如果按照以前的操作方式,中间有些工艺如果不会的话就卡住了,只能去问老师。而借助虚拟仿真平台,我们可以自主学习其中的相关知识,就能做下去了,这样我们学习的兴趣也很高。”

来自企业的代表也感受到了信息化对人才培养带来的变化。沈鼓集团通风设备有限公司数控机床班组是辽宁省先进班组,这个班组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批从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仅会操作,还会编程,而以前这项工作是工程技术人员来完成的。该公司副总经理姜平说:“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工人!”

据了解,辽宁省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实现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未来几年内,将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以互联网为依托,搭建省、市、校三级网络平台;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首先建成机械加工与机电技术、信息技术、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技术、现代服务6个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抓好职业教育信息化基地、队伍建设,在全省建立20个实训仿真软件应用示范基地;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信息化保障机制。(记者 余冠仕 刘玉)

新闻链接   辽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组织实施路径:

1.从教育现代化的角度,深刻理解职教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信息技术引入教育的过程,更是一种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变的过程。省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信息化工作专门会议,并多次聘请国内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使大家增强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出发,系统规划和设计资源建设项目。整体规划建设项目及内容,既兼顾学历教育又考虑职业培训的需求,服务半径大、辐射作用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普惠性。

3.高端设计、新技术制作,确保项目的质量与水平。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辽宁省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实行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从而保证了项目研发的高起点,运行安全稳定和具有可持续开发性。

4.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实施全过程管理。构建运行模式;实施项目管理;成立专家组;注重过程控制。

两点启示:

一是政府主导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之有效的方式,它可以集中一个地区最好的专业师资、教育专家、企业名师、软件制作行家,进行全方位设计、集约化生产,不但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而且还整合了资源、避免了重复投入,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与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实物教学设备与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均有其共同存在、互为补充的必要性,真正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职业教育教学及实训,应该是实物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