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广东省依照《广东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对高校信息化进行检查的情况介绍与后续分析。 检查的背景是:1 广东省各高校的信息化发展情况参差不齐,有必要在不同高校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平衡发展的探讨

本文是广东省依照《广东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对高校信息化进行检查的情况介绍与后续分析。

检查的背景是:1.广东省各高校的信息化发展情况参差不齐,有必要在不同高校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平衡发展的探讨。2.广东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希望以信息化检查为切入点,促进高校的信息化工作。3.中山大学信息与网络中心原主任李兴国担任广东省教科网专家组的组长,他做了很多研究,认为信息化检查工作可以非常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信息化工作。4.广东省教育厅对此极为重视,2005年1月省教育厅以粤教信息[2005]1号文件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及附件《广东高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2005年4月教育厅下发粤教信息[2005]5号文《关于检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广东高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内容:信息网络管理机构设置、校园网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应用状况、信息化应用。四个一级指标,七十多个二级指标。多数指标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每个指标分为两类:第一类针对本科院校,第二类针对高职高专和独立学院。

 

 

 

2005年4月教育厅下发了粤教信息[2005]5号文《关于检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全省各高校对照《广东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以下简称《参考标准》)进行信息化建设状况的自我检查,于6月底前将自查表报教育厅信息中心。同时明确将派检查组分批到各高校进行检查。

列入检查名单的全省高校(包括两所本科成人高校)共计114所,2005年11~12月首先对37所本科院校进行了检查。2006年3~4月对48所已报表的高职高专和独立学院进行了检查。2006年11月对第二批29所高职高专和独立学院进行了检查。至此共计检查院校达到114所。目前广东高校总数已超过120所,2006年批准成立的一批独立学院尚未检查。

检查组由省教科网专家组的3~5位专家和一位教育厅信息中心的同志共同组成。检查形式是首先听取学校有关负责人就学校信息化建设状况的报告,然后对设施和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再次对有关问题进行座谈、质询。检查组还与学校就该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发展步骤进行认真讨论。

检查情况

检查组对每个学校给出检查意见,并按照标准将检查结果的评定为四个档次。检查意见由教育厅以文件形式发给各院校。

第一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成立了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制订了学校的信息化规划,投资充足、措施得当、成果显著;

有独立的信息机构,配备了充足人力,有明确的职责;

网络连接范围、校园网主干带宽、出口带宽、上网计算机比例满足参考标准要求。机房设施齐全;网络安全措施、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建立了齐全的网络基本应用。重视网上信息工作,建立了良好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网上教学活动、资源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有较好成效,在其中的某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第一类院校的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指标达到了《参考标准》要求。

第二类:学校领导比较重视信息化工作,已经或正在筹备成立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正在或准备制订学校的信息化规划。网络和基础设施投资比较充足、建设成果比较显著;

有独立的信息机构,配备了一定人力,有明确的职责;

网络连接范围、校园网主干带宽、出口带宽、上网计算机比例满足参考标准要求。机房设施基本齐全、网络安全措施、管理制度已经建立。开展了比较齐全的网络基本应用。比较重视网上信息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其中某些方面可能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需要加强;

在网上教学活动、资源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了部分工作但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类院校是信息化建设的大部分指标达到了《参考标准》要求。

第三类:有独立的信息机构(或挂靠在某一职能部门),配备了一定人力(可能人力不足),有明确的职责;

网络连接范围达不到要求(某些区域未建网或由社会力量建网与校园网不直接连接,形不成统一校园网),校园网主干带宽、出口带宽、上网计算机比例可能欠缺。机房设施、网络安全措施、管理制度建立但可能不完善。建立了一些网络基本应用。开展了网上信息工作,有一定效果。在较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需要学校增加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网上教学活动开展与资源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校园数字化环境建设等方面仅开展了少量工作;

第三类院校评是信息化建设的部分指标达到了《参考标准》要求。

第四类:学校尚未建立校园网,可能只有几栋楼分别通过ADSL与电信网连接,解决局部上网问题。在此情况下没有机构、没有机房、没有基本应用。

第四类院校是尚未达到《参考标准》中对网络基础建设的基本要求。

经检查,对评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其中:

本科院校共37所,类别如下:


 

 

 

 

 

高职高专共77所,类别如下:

 

 

 

 

从检查结果看到广东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script> var ids; var idstext; TDs=document.all.table1.all.tags("TD") for (var i = 0; i < TDs.length; i++) { obj=TDs[i]; idstext=obj.innerHTML; //alert(idstext); idstext1=idstext.substring(0,50); //alert(idstext1); idstext2=idstext.substr(50); //alert(idstext2); a=idstext2.indexOf("

"); b=54+a; idstext3=idstext.substring(0,b); //alert(idstext3); idstext4=idstext.substr(b); //alert(idstext4); idstext5=""; idstext6=idstext3+idstext5+idstext4; testtest.innerHTML=idstext6; //alert(table1.getElementsByTagName("P").length); }</script>


广东本科院校中一、二类院校达到81%(高职高专及独立学院53%),这些院校近年来十分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投资,积极的措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开展了比较普及的网络基本应用,建立了有效的规章制度与安全机制。其中一些院校信息化工作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已经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在信息化的深层应用上开展了许多工作,特色鲜明、工作卓有成效。

但也还有一些院校(本科院校的19%、高职高专及独立学院的近47%)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基础网络建设尚不完整,应用开展得较少,对比《参考标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更还有少数院校连校园网还未建设,必须采取措施迎头赶上。

结果不出乎意外。因为本科院校大部分有较好的办学基础,学校各级对信息化的意识相对较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经过多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好的水平;而高职高专独立学院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近年兴办建立,其中还有相当数量是民办院校,办学基础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在意料之中。

思考与认识

通过这次调查,专家组以及相关参与高校对广东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以下是分析的总结。

第一,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与事实相符合。第一版《参考标准》针对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体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基本应用等方面侧重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而对深入应用则仅对基础较好的院校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认为这样比较符合目前广东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给大多数院校一个希望。对于目前还处于三、四类状态的院校省厅要求,必须重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加快建设步伐。因此,安排于2008年春天进行一次复查,并将对全省公布复查结果。而在《参考标准》的改进版中,将对信息化的深入应用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对于社会力量参与校园网建设与运行的思考。

由于各种原因,社会力量进入校园网的建设与运维是个事实,它具有一定的存在基础。因此不笼统反对社会力量介入校园网的建设与运维。

但是,学校各个校区、每个校区内的各个区域不论由几种力量建设与运维,都必须保证高速互联互通,保证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网。决不允许把网络简单作为赚钱工具和学生的游戏工具。

第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领导。

教育厅将通过一系列手段,要求高校设立一个以学校主要领导挂帅、主要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对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督促、审批信息化规划的制定与论证,决定信息化建设经费的调配与使用,协调部门间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关系与行动。

第四,学校应注意理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部门的体制。

许多学校在不同时期建立了管理各种信息化事务的&ldquo;中心&rdquo;,例如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等,随着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业务在不断融合,互相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断发展,信息共享、设备共享的程度大大提高,这些机构的不断整合成为一种趋势。整合后的机构不仅是一个业务部门,也赋予了一些管理职能。这样做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内耗。

第五,信息化规划的制定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认真加以梳理,确定自己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按照本校的财力状况适当制定近期的发展计划,力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一个时期内收到明显的效果,使信息化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

为了帮助大家做好信息化规划,在每批检查之后,教育厅组织信息化规划制订研讨会,会上专家们就信息化规划制订的各方面问题或与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研讨。

第六,大力倡导高校信息化建设&ldquo;集约管理、资源共享&rdquo;。

管理集中、数据集中、应用集中、设备集中,做到信息共享、条件共享、设备共享的直接效益是:由于避免了各部门分散建设,各自为政的不合理设置,学校不仅建设投资经费大大节约、设备运行环境大大改善、设备管理水平和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标准统一、技术一致使信息孤岛现象大大减少。

第七,要高度重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为了统一信息标准,利于信息交换,国家与主管部门(教育部、人事部、科技部等)都不断颁布一些技术标准、信息标准、编码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学校还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制定一些校内使用的技术规范和统一编码,这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学校信息共享的基础。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