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世界纪录夺冠(引题)

谭玉娇自己定义赛场和人生(主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当谭玉娇的名字出现在参赛名单中,杭州亚残运会女子举重67公斤级比赛的冠军归属便没了悬念。唯一的悬念是,作为赛会、亚洲及世界纪录保持者,她能否再次刷新自己的上限?10月26日,答案揭晓,中国选手谭玉娇以141公斤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摘得金牌。

本次比赛是世界排名赛,尽管已经排名世界第一,但谭玉娇对自己的成绩还不满意,赛前,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透露,“排名成绩是134公斤,我希望再提升一下,最好能挑战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刷新上限,对33岁的谭玉娇来说已经成为习惯,作为里约、东京两届残奥会冠军,她在过去20年的职业生涯中曾19次打破世界纪录,今天过后,这个数字变成了20。

如果人生能用数字标记,对谭玉娇来说,7算不上一个好数字。7岁时,因患急性骨髓炎致右腿肌肉萎缩,她失去了和小伙伴一起跑跳的可能,“大家都去比谁跳得远,我做不到这些。”可在一个懵懂的年纪,这就是她以为“残疾”的全部代价,“似乎没有常人想象的那么沉重,因为小孩子总是很单纯的”。可每当大家上体育课时,自己只能坐在旁边看,时间长了,她也开始面对现实,“我一辈子都不会和体育有缘分了”。

谭玉娇的老家在湖南湘潭,为备战湖南省残疾人运动会,湘潭市残联打算选拔一批“苗子”进行培养。在一群看似“和体育无缘”的孩子中,读小学六年级的谭玉娇并不羞讷,也不怯场,“什么是残疾人举重,我不懂,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想试一试”,因为在她看来,从上不了体育课到有可能成为运动员,是再珍贵不过的机会。

少体校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举重队里,其他都是健全孩子,只有我一个人练残疾人举重,但教练安排训练的时候,从来没有把我当成一个残疾人看待。”谭玉娇记得,当专项训练后,其他队员需要去跑步训练,这时,教练就会给她一辆自行车,“我就骑车跟着他们一起,我们到湘江边上,教练就让我们朝江对面大喊自己的名字”。当青春足够热血,布满血泡的掌心、疼到拿着筷子都会发抖的手,所有身体的代价都会转换成精神的财富,“我从不觉得苦,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随着竞技成绩不断提升,举重在人生中的占比和影响越来越大,谭玉娇作选择的时候到了。2009年,高考和全国锦标赛“撞期”,反复思考后,她决定先放弃高考,专心备战,“那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结束后的第一次国内比赛,一批特别优秀的老运动员要退役,国家队要吸收新运动员加入,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确立了目标,她便如愿在呼和浩特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上拿到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也顺利进入国家队,那年10月,她就开始参加世界比赛,并获得了世界冠军,“当时作了非常正确的选择”。

那是谭玉娇站上顶峰的开始,“有一段时间,我开把就能赢对手20公斤,所以我每次比赛的对手都是自己,我那几年不断地跟自己较劲,就想爬高一点、更高一点。”可从2018年开始,埃及传奇名将法特玛·奥马尔更换级别成了谭玉娇的对手,这让她心情复杂,“她是我的偶像,我内心非常尊敬她,但又特别渴望战胜她”。谭玉娇提升了训练的承受负荷,结果换来了一次险些断送运动生涯的伤病。

2019年哈萨克斯坦世锦赛之前,谭玉娇右肩膀受伤,带伤作战后,发现是右肩膀肌腱撕裂,“当时我在国内去了4家医院,医生都强烈建议我要做手术进行修复,但那时距离东京残奥会已经很近了,如果选择手术就意味着直接放弃东京残奥会。”她说,但保守治疗,时间长、过程更艰难且效果难以预料,“我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疫情袭来,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延期一年。谭玉娇得到了一年宝贵的康复时间,她每天都耐心地去完成康复治疗,“像小朋友开始学走路一样,我要从轻重量开始训练,从20公斤开始慢慢地增量,一直坚持到东京奥运会前才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她将自己的经历看作爬山的过程,“1.0版本是在伦敦残奥会之前,刚刚出道,作为新运动员开始向上攀登;2.0版本是站在山顶的时候;而3.0版本是现在的我,经历过伤病和困难的考验,比以前更加强大了”。

“举重让我重生。”坚持至今,谭玉娇表示,“作为一个老运动员,我屡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得金牌,让国旗因为我而升起,国歌因为我而奏响,这一份价值和荣耀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它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感,给了我生命极大的支撑。”

中国青年报杭州10月26日电

原标题:破世界纪录夺冠 谭玉娇自己定义赛场和人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