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就是最好的磨刀石” ——安徽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跟队指导暑期社会实践 本报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田超 “青年需要锤炼,一把好刀要在磨刀石上好好磨,社会就是一块最好的磨刀石。”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程大村的广袤田野里,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路丙辉正顶着炎炎烈日,与学校德育研究会理论宣讲团的学生们交流暑期社会实践的心得感受。 今年,安徽师大创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为校团委...
“社会就是最好的磨刀石”
——安徽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跟队指导暑期社会实践
本报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田超
“青年需要锤炼,一把好刀要在磨刀石上好好磨,社会就是一块最好的磨刀石。”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程大村的广袤田野里,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路丙辉正顶着炎炎烈日,与学校德育研究会理论宣讲团的学生们交流暑期社会实践的心得感受。
今年,安徽师大创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为校团委和18个学院各安排一名思政课教师进行指导。其间,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们讲授党史、国情教育主题思政课,还要跟队到一线,与学生同实践、同感受,把思政课上到了田野上、车间里、社区中……
“暑期社会实践只有短短两周,却是让学生融入乡土、体悟国情的宝贵时机,学生们在等我,我不能缺席他们思想成长的关键一环。”路丙辉刚刚出院就赶去了实践现场,他指导的这支团队共有14名成员,年级跨度从大一到研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学、运动训练等多个专业。
“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怎么样?我们能不能为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建设做点什么?”这是路丙辉在团队指导中最常问学生的两个问题。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与责任,两周的时间里,团队完成了房屋排查、问卷调研、理论宣讲、驻村支教等多项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万余字的乡村观察记录和调研报告。
叶良莹是赴芜湖三山格力实习实践团队的一员,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她在企业实践中结合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发现在装备制造过程中设备与工人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增加传感器调节匹配速度的解决方案,获得实践企业领导的好评。
同样收获成长的还有学校首位盲人大学生乔博宇,来自钢琴专业的他今年跟队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在聆听了团队思政课教师李新讲述的小岗村波澜起伏的改革发展历程后,激动不已,与团队成员共同创作歌曲《小岗之歌》,以此表达自己对小岗精神的深刻体悟和敬仰之情。
“人的思想一旦解决了,脚步就解决了,思想认识到位了,行为就到位了,现实的场景比书本更能触动人心,直击灵魂,这是现场思政教育最关键的价值。”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胡朝荣说。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联系。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