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2019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校扩招带来了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2021年我国各学历层次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900万,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教育水平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也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稳步发展的动力。
为全面了解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更好地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项目组自2021年1月起对2021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至5月底共调查了全国660所高校的16207名应届毕业生。通过数据,让我们走近这个就业季毕业生们的所想、所感、所为。
1.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呈现三多趋势:考公务员的增多,国内外升学的增多,自主创业的增多
2021年5月底,在距离毕业离校只剩一个月的时间节点上,有38.2%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乐观,45.5%认为就业情况一般,16.3%认为就业情况困难;认为就业情况乐观的比困难的高出21.9个百分点。而在2021年1月的调查中,应届毕业生只有26.3%认为就业情况乐观,49.3%认为就业情况一般,24.4%认为就业情况困难;认为就业乐观比就业困难的只高出1.9个百分点。这表明,为了做好本年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全国各地高校与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用人单位共同协作努力,采取多种形式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积极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直接反映到广大毕业生的感受上。同时,我国取得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胜利,经济全面恢复向好,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长,也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向着乐观面发展。
基于对今年就业形势的判断,高校毕业生普遍认为与往年相比本届毕业生的毕业后意向存在着三多的趋势:考公务员的增多,国内外升学的增多,自主创业的增多。有70.4%的毕业生有找工作的打算,24.7%有报考公务员的打算,48.9%有国内升学(专升本、读研)的打算,5.2%有国外留学的打算,27.5%有自主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的打算。报考公务员在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中持续升温,2021届毕业的专科生中有18.5%有此意向,本科生中有28.4%有此意向,而研究生中高达40.4%有报考公务员的意向。而在继续升学的意向上,专科生中53.8%有在国内升本的打算,2.9%有去国外留学的意向;本科生中49.1%有国内读研的打算,7.6%有出国留学的意向;研究生中20.7%有继续深造的打算,5.1%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而且毕业生对于毕业后的去向很多都有多手准备,有40.3%的毕业生在找工作、国内外升学、自主创业这三种最主要的毕业去向中有至少两种的打算。
2.高校毕业生求职,将职业发展前景放在第一考虑,毕业生心中最理想的职业是工程师、医生、律师这类专业技术人员
对于约占毕业生总数七成的有找工作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毕业后最想去的单位是中央国有企业,有18.4%的毕业生以此作为第一选择;第二位是民营企业,有17.4%的毕业生最想去;第三位是各种类型的大中小学校,16.4%的毕业生以之作为毕业后的理想。再往下依次为央企之外的国有企业,占比12.35%,党政机关占比10.9%,除科研机构以外的事业单位占比10.5%,三资企业占比5.3%,科研机构占比3.1%。
在具体的职业上,高校毕业生心中最理想的职业是工程师、医生、律师这一类的专业技术人员,有25.1%以之作为理想;第二位为教师,18.2%的毕业生将它作为最理想职业;第三位是公务员,14.6%的毕业生以之为最理想职业;第四位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1.1%的毕业生选择其作为职业理想;第五位是研究、开发人员,8.1%的毕业生以之为最理想职业。
在工作的具体地点上,高校毕业生中有49.2%的最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的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工作,有24.1%最想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工作,20.5%最想在地级市级别的中等城市工作,而想在其他地点工作的毕业生只有6.3%。
高校毕业生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期望税后月薪的平均值为6400元,中位数为5000元,其中研究生期望税后月薪的中位数为9000元,本科生为6000元,专科生为4000元。这个期望月薪水平与用人单位实际能提供的月薪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在同时期对全国3000多家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能给2021届毕业生提供的税后月薪中位数为4000元。
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将职业发展的前景放在第一考虑的位置,有89.1%的毕业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第二位为工作的稳定性,79.9%的毕业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第三位为工作的收入,78.2%的毕业生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再往下依次为能否学以致用,占比69.6%;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占比67.1%;工作的地点,占比65.1%;能否解决户口,占比19.9%。
3.求职过程中,高校毕业生利用最多的是用人单位到学校的校招和宣讲会,对毕业生帮助作用最大的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
数据显示,有14.2%的高校毕业生在2020年9月开启的毕业季之前就开始求职找工作,35.3%的毕业生2020年9到12月之间开始找工作,11.3%的毕业生在2021年新学期开学之前开始找工作,17.2%的毕业生在2021年3月开始找工作,10.8%的毕业生在2021年4月开始找工作,而有11.3%的毕业生在2021年5月才开始找工作。
在各种求职渠道中,高校毕业生利用最多的是用人单位到学校的校招和宣讲会,利用率为87.5%;第二是本校的就业信息网站,利用率为85.4%;第三是专门面向毕业生的招聘会,利用率为85.3%;第四为用人单位的官方网站和公众号,利用率为84.8%;第五为专业的招聘APP或网站,利用率为84.7%;第六为家人、师长或朋友介绍,利用率为81.7%。这六种求职渠道的利用率都超过了80%。在求职过程中,绝大多数毕业生都综合利用了多种渠道,利用了3种及以上求职渠道的毕业生占92.7%。
求职的毕业生人均向用人单位投递了8.8份求职简历,平均有54.1%的概率能获得面试的机会,最终有26.5%的概率能获得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书。但是,毕业生的面试率、录用率在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毕业生们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帮助作用居第一位的是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57.2%认为其在求职过程帮助大;第二位是所在学院或系,56.7%认为其帮助大;第三位是父母和家人,45.2%的毕业生认为其帮助大;第四位是同学和校友,40.1%的毕业生认为其帮助大;第五位为亲戚和朋友,29.9%的毕业生认为其帮助大。这个结果再次印证,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所做的巨大努力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4.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机会型创业、知识型创业比例高
近年来,国家提倡大学生“双创”,使得高校学生在毕业后自主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的意愿不断提高,在2021年届毕业生中超过了四分之一。但这只是意向,到毕业生落实毕业去向时,真正自主创业的要少得多。数据显示,专科生中有在毕业后自主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打算的为38.6%,本科生为19.2%,研究生中为8.2%。学历层次越高自主创业的意愿反而越低。从自主创业计划从事内容的类型看,机会型创业占56.5%,生存型创业占43.5%。其中专科生机会型创业的比例占49.3%,本科生为72.2%,研究生为76.6%,学历层次越高,机会型创业的比例也越高。从创业是否是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来看,知识型创业占57.3%,非知识型创业为42.7%。其中专科生知识型创业的比例占51.8%,本科生为67.9%,研究生高达82.9%,学历层次越高,知识型创业的比例也越高。以这两个维度进行交叉分类,机会——知识型创业的比例高达47.1%,远高于其他创业类型。
高校毕业生掌握了先进的知识,能更敏锐地洞察市场机会,必将成为我国创新与创业的主力军。
(作者:王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项目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