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博士后作为青年创新人才的杰出代表,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进步、科学技术研究、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强调要发挥年轻科学家作用,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使他们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挑大梁、当主角。这为博士后工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青年人才发展注入了强大思想引领力量。

  岱青海蓝,钟灵毓秀;齐风鲁韵,文脉悠长。从尼山圣地到稷下学宫,山东自古圣哲辈出,群贤荟萃。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把博士后群体作为战略性人才资源,聚焦“引、育、留、用、服”全链条创新,打造了一支高层次创新型青年骨干人才队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厚植沃土结硕果

  1985年5月,国家科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同财政部、国家计委、公安部、劳动人事部、商业部等有关部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试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报告》。198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该报告,标志着博士后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立。一系列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博士后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健全,博士后事业蓬勃发展。山东立即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实际,深入高校、科研院所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开展博士后工作。

  时间回溯到1988年,这一年是山东博士后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一年。经过精心准备,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东从此开启了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引育和发展之路。

  三十多年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的关心指导下,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博士后设站数量快速增加,招收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共拥有博士后站546个,设站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3个,分布在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2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93个,基本覆盖能源、环境、机械、电子、化工、医疗卫生、制药等行业;具备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15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招收博士后1.6万余人,目前在站6000余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作为中国金融数学研究的奠基人,是第一位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报告的中国大陆数学家,创立的“彭最大值原理”成为引领国际相关研究的新理论,开创“倒向随机微分方程”新领域,成为国际公认的“非线性期望”中国学派,获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

  “我的博士后经历在我整个研究生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无论是研究,还是讨论问题,它都给我一个很好的、非常理想的环境。”回想起博士后经历,彭实戈院士满怀深情。

  博士后制度是青年人才开启独立科研生涯的重要积淀期、加油站,经过集中时间、集成资源的独立科研积累,大批出站博士后成为单位领军人才和科研骨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集中攻克“卡脖子”难题,是博士后制度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向。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是关键。作为山东重点发力的“十强”产业之一,高端装备产业已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引擎。2021年,山东高端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就达到了1万亿元,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到46.4%。大型拖拉机、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等高端装备产品实现较快增长。

  中国重汽集团研发生产的新“黄河牌”重型卡车就是山东高端装备产业的一张“闪亮名片”。中国重汽集团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兼仿真技术研究部部长张宗阳是这款车的参与制造者,“我是看着这辆车从一个一个的零部件组装成整车,这期间有很多难点,探索未知的领域是艰苦的,但现如今,这一切的难题已经成了过眼云烟,‘黄河牌’迎来了新生。”张宗阳谈到“黄河重卡”研发经历,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021年从中国重汽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的张宗阳,是众多活跃在科研、生产一线博士后的缩影。从“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到“国信1号”,从“复兴号”系列高速列车到国产雪蜡车,再到番茄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这些成就的背后,都闪耀着山东博士后群体的智慧光芒。

  “经过30余年的发展,山东博士后工作从无到有,“引、育、留、用、服”全面推进,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广大博士后群体已成为创新型人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涛说。

  拼搏青春铸就出彩华章。出站留鲁的博士后逐步成长为各行业、各领域的学术、技术领军人才。2人当选两院院士,22人入选国家级系列重点人才工程,1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5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43人获得国家优青、杰青科学基金,591人入选或获得其他国家省部级人才工程荣誉称号。

  无论在理论探索的新领域,还是在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博士后创新创业硕果满园。“十三五”期间,全省博士后在站期间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0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7080余篇、出版论著385部;已授权专利4425项,科研成果转化834项,专利及科研成果转化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达473亿元。

  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相互联动、紧密交织、多元融合,一代代博士后青年英才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力量,山东呈现出人才兴、产业旺的生动局面。

  优化生态赋动能

  慎思笃行,方能瞻高致远。

  “政策优,则人才聚、事业兴。我们坚持把构建‘四梁八柱’的政策体系作为博士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完善博士后成长的‘软硬’环境,全方位营造有利于博士后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生态环境,让这些优秀青年人才在山东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周春艳说。

  ·以制度创新为博士后发展赋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创新博士后管理服务制度,是推进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立足省情,山东先后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围绕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培养质量、支持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了诸多“硬核”举措。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意见》,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培养质量等方面政策,打破户籍管理、职称评定、人员编制等多方面限制,助力博士后等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修订《山东省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创新完善符合博士后研究人员特点的管理制度,规范和提升博士后工作管理水平。印发《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稳定合作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省级层面的博士后招引联动合作机制。出台《山东省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评估办法(试行)》,分别建立流动站、工作站(基地)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科研平台提升发展质量。出台《山东省博士后资助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山东省博士(后)生活补助核定发放办法》,扩大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项目资助种类、资助范围,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博士后资助体系。出台《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在省级层面率先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集中资源支持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创新研究,扶持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

  针对博士后创新创业特点,山东统筹设计服务保障政策,通过在吸引博士后来鲁留鲁、加大创新项目支持、推广科研经费“包干制”、设立职称评审“直通车”等方面,推行多项“硬核”举措,有力提升了博士后培养质量。

  ·以平台建设为博士后发展拓路

  平台不仅是山东招揽八方人才的“梧桐树”,也是成就人才事业的“大舞台”。截至目前,全省共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3个,涵盖了全省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3个学科门类的80个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0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25个,实现了全省区域全覆盖、重点产业全覆盖和所有行业门类的全覆盖。

  国家所需,青年所向。2023年1月,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段巧红教授领衔的蔬菜生殖机理与育种应用团队的研究成果,打破了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远缘杂交生殖隔离的育种技术,解决了大白菜实现“婚姻”自由的难题。

  正在山东农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的杨琳是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现在该项育种技术正应用于十字花科蔬菜育种,将对蔬菜育种工作产生深远影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杨琳欣喜地表示。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一位优秀的人才能引领一项科技创新,催生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当前,山东产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产业亟须实现由“要素驱动”向“人才引领”进行深刻转变。山东立足全面提升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黏着性,以智慧聚焦、以技术创新,通过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以人才驱动创新,以人才引领未来,努力建设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人才高地。

  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作为面向海内外的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自2019年起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受到全球博士后青年人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3月-9月,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举行,共吸引来自700多家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1100余个项目报名参赛。

  作为山东引领科技创新、加快招才引智的重要品牌,五届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已累计吸引超过4200个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报名参赛,落地项目创造产值超过120亿元,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以大赛为载体,山东搭建起博士后创新创业“竞技场”,一项项前沿技术亮相大赛现场,凝聚着博士后在重大科技创新中的“硬核”力量,释放出成果转化的强劲磁力。

  为博士后创新创业提供坚强后盾,让博士后发展无忧。在青岛市城阳区设立“山东省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探索开展博士后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组建全国首家融合“博士后站+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投风投机构”的创业孵化平台联运机制,配套设立1亿元的扶持政策,最高给予150万元创业资助和最高200万元无抵押流动资金贷款。

  在全国率先设立博士后科学基金,成立山东博士后创业基金联盟。这是由全省博士后科研人才等青年人才服务相关的社会组织、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单位发起成立的非法人行业联盟组织,旨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本主投”的创业投融资机制,主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源与博士后创新项目进行充分对接,加大对博士后创业项目转化的全链条支持,促进更多博士后科研成果落地发展。目前,已有6家金融机构、21家投资机构和21家孵化机构加入基金联盟,汇聚的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从实验室走来,从论文中走来,广大博士后加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将科学研究更多惠及人民的生产生活。

  ·以真情服务为博士后发展护航

  为国选才,为国留才,为国育才。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集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青年优秀博士后关注的“关键要素”。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近年来,山东围绕博士后群体生活、落户等关键小事,提供顶格服务配置,特别是通过颁发“山东惠才卡”,让来鲁创新创业的优秀博士后,能够在全省范围享受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最大限度消除安身立业的后顾之忧,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核心竞争力。

  威高集团出站博士后闫顺杰就是山东“全方位”人才服务的受益者,他说,“我是在博士后出站之后,以直通车的形式申请并且获批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入选了威海市产业紧缺人才,并且获得‘威海市英才卡’。我感觉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省市都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保障,能够让人潜心地工作、开心地生活、安心地发展。”优良的人才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博士后青年人才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他们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基层实践大熔炉中“挑大梁、当主角”,为山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近年来,山东始终把延揽、造就高层次青年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机制、平台、服务等方面的实招硬招已经见到实效,正催生出人才价值得到体现、能力得到发挥、活力得到释放的可喜局面。

  奋楫扬帆启新程

  金秋十月,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将在山东烟台举办。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6206个博士后团队/项目参赛,其中创新赛4405个、创业赛493个、海外(境外)赛643个、揭榜领题赛665个,比第一届大赛报名项目增加22.7%。

  “山东人社部门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士后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承办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聚焦博士后青年人才引育,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政策迭代,强化服务保障,努力推进博士后工作‘走在前、开新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涛说。

  责任在肩,使命如磐。

  山东将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大力推进博士后制度创新、集成创新,加快培养、引进一批以博士后创新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动能。坚持以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为重点,强化博士后“引、育、留、用、服”全流程政策“顶格”配置,制定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的具体措施,助力博士后青年人才向领军人才发展。健全博士后联合招引资源共享机制,稳步扩大博士后研究岗位。全面推广普惠制与竞争性选拔相结合的支持体系,增强服务博士后创新创业的科学性、精准度。健全以支持青年人才成长和科研创新产出为核心的培养评价机制,落实分类评价措施,提高日常管理服务质量。发挥合作导师在博士后培养、考核、留用等环节的主体作用,压紧设站单位综合培养、个性发展工作主体责任,引领博士后体制机制创新。

  同时,发挥工业门类齐全、发展基础雄厚的优势,统筹重大发展战略实施与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依托重点产业布局高能级博士后引育平台。完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创业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引导支持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定期举办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实践基地)合作交流对接会,促成强强联合、强弱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完善博士后平台评估体系,制定常态化与阶段性相结合的评估细则,推行“亮黄牌”“亮红牌”相衔接的结果使用办法,提高博士后平台整体发展质量。

  此外,山东将依托“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以满足博士后创新创业的全链条、全周期需求为目标,聚焦精准扶持,构建更加科学完备的资助扶持体系,创造更多畅通“绿色通道”服务场景,进一步增强博士后的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助力越来越多的青年英才在齐鲁大地上成就出彩人生、抒写报国之志。

  扬帆起航正当时,不负韶华启新程。面向未来,山东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聚焦博士后青年人才引育,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充分激发和释放青年英才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汇聚磅礴青春智慧力量!(作者:田涛、邱士波)

[ 责编:田媛 ]

原标题:汇聚青春智慧 博创齐鲁未来——山东省博士后事业发展综述

来源: 新华网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