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广东佛山8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魏晞)“我名字拼音简写是‘DQ’,和大气的拼音是一样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黄丹青说,自己的名字寄托着身为大学物理教师的父亲的期望。
今天,作为10名“强国青年科学家”之一,黄丹青在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揭晓分享会现场,道出了自己从事的研究为应对极端气候变化这一国际重大问题贡献出中国力量。
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3年“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自5月30日启动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各界青年科技工作者报名踊跃,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百余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共有来自303个单位的742名科技工作者参与推报。经过推荐,最终产生“强国青年科学家”10名、“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40名。
分享会上,“强国青年科学家”以及“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代表分享了创新路上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他们有的扎根黄金玉米带,探索仿生农机新领域,捍卫国家粮食安全;有的参研“奋斗者”号,推动我国跻身全海深探索能力第一梯队;有的勇挑国家战略金属“卡脖子”问题,挥好战略矿产勘查的地质锤;有的刷新数据安全与保护技术新高度,开拓数据可信计算前沿……他们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注重科研和育人融合,培养众多学生成才。
一个个青年科学家的奋斗故事传承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展现出当代青年科学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时代担当。
中国青年报社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寻访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新时代青年“科技明星”,引导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通过连线发来祝贺。他仍记得1964年来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邓稼先、周光召、于敏等老一辈科学家们参与氢弹研制的景象。他们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他。杜祥琬院士寄语新一代青年科学家,希望中国的科技事业后继有人、“后浪”奔涌。
分享会前,南海区组织青年科学家来到魁星阁参观,感受当地历史与特色文化。科学家们登高远眺,在南海风情图上盖章留念,“创新出圈、青年出彩、实业出众、南海出位”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当前,南海正在打造“两高四新”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汇聚了超过60万名英才、总量达28.9万人的技能人才队伍、32个顶尖人才项目、90位国家高层次人才以及31个省(区、市)创新创业团队,海纳百川、爱才聚才已融入南海基因。
分享会上,南海举行了“强国青年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南海)基地揭牌仪式、南海科技需求揭榜等活动,赋能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呼唤更多青年科学家贡献聪明才智,与南海企业家携手而行,共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强国青年科学家”与高质量发展交流分享会暨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
“南海是改革的先行区,是产业的主阵地,是创新的引领地,是成果转化站,是出彩圆梦的福地。”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发出邀请,他表示南海能为科技人才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希望与青年科学家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8月17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