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将是歌手”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继6月“AI孙燕姿”、7月“AI写真”之后,近日“AI声音”引爆网络。这些经严格训练后的AI,能够模仿某些真人歌手的独特音色与唱腔,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有音乐和版权律师表示,随着这些翻唱歌曲充斥互联网,这可能会引发法律上的噩梦,他们已经开始采取措施保护艺术家。比如,环球音乐集团已要求流媒体服务商阻止AI公司使用其歌曲目录训练生成式AI模型。
Kits.ai允许用户使用AI生成的声音创作音乐,这家公司创建了一个系统,艺术家可以提供他们的声音用于商业用途,他们能够根据许可证收集版税。该公司还收取订阅费用,用于提前支付给艺术家。
Arpeggi Labs创始人Evan Dhillon说:"到目前为止,AI语音模型在音乐中的大部分用途都是剥削性质的,而且未经艺术家同意。但我们相信,只要有适当的控制,AI语音模型在创新能力和财务回报上都能为艺术家带来巨大的收益。"
图源:央视新闻
人类歌手们的担忧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歌坛明星也担心自己的作品和利益,会被伪造的歌曲和声音所影响。作为专业歌手,个人音色是辨识歌手身份的重要一环,也是专业歌手在歌曲版权之外的另一条“护城河”。然而, AI歌手的出现很快将这条“护城河”抹平,虚拟歌手和现实歌手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不清。
今年早些时候,一首模仿说唱歌手德雷克声音的人工智能歌曲在网上疯传,使这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球音乐公司此后以侵犯版权为由将这首歌从流媒体平台删除。德雷克此后还抨击了另一首使用人工智能模仿他声音的歌曲,称其为压跨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也有一些艺人目前正欣然接受这项新技术。电音艺术家格兰姆斯(Grimes)就表示,她愿意让人们在AI创作的歌曲中使用她的声音,并平分版税。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AI歌曲与我新专辑的风格非常吻合,这有点让我不安……但另一方面,这就像‘哦,天哪,我可能会永远活着。’我喜欢这种自我拷贝。”
孙燕姿曾在MAKEMUSIC网站上发表过对AI歌手的看法:“讽刺的是,人类再怎么快也无法超越它。”
当周杰伦被问到是否担心自己被AI打败时,他说:“AI虽然能做很多事,但是取代不了我对音乐创作的美感。”
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让AI技术走得更远,这是人们应当审慎思考的问题。要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创新在规则内运行。建立明确合理的AI歌手技术运用规则,完善相应的授权使用制度规范,出台行业规范,用制度规制规范行业发展。AI歌手已经为我们打开了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扇窗。未来,更多AI文化创意产业等待我们去挖掘。
(中国小康网综合央视新闻、财联社、上观新闻、学习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