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18日讯(记者彭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介绍,今年上半年,主要知识产权指标运行平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主要知识产权指标运行平稳 数字技术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
专利方面,上半年共授权发明专利43.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110.4万件,外观设计专利34.4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3.5万件。专利复审结案3.3万件,无效宣告结案4433件。中国申请人通过海牙体系共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957件。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56.8万件,同比增长16.9%。
商标方面,上半年共注册商标201.8万件。完成商标异议案件审查8.7万件,完成各类商标评审案件审理18.2万件。收到国内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024件。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量达4423.5万件,同比增长9.1%。
地理标志方面,上半年共批准保护地理标志产品3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97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3509家。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8个,累计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173件,累计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超2.5万家。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方面,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共发证4861件。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6.6万件。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上半年,全国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2.1万件,指导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受理纠纷调解5.0万件。启动首批10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
知识产权运用方面,上半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2676.6亿元,同比增长64.6%。今年1-5月,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1577.8亿元,同比增长5.8%。
胡文辉指出,国内专利商标拥有量稳步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68.3万件,同比增长20.4%,其中,维持超过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5.9万件,占比15.2%,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为4217.7万件,同比增长9.4%,呈稳步增长态势。
拥有专利的创新型企业数量增长较快。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38.5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0万家,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60.5万件,占国内总量的七成以上,较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80.4万件,同比增长23.3%,高于国内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
数字技术领域专利储备进一步加强。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划分的35个技术领域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排前三位的技术领域为,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分别同比增长56.6%、38.2%和26.0%,增速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20.4%,为我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申请人向外知识产权申请更加活跃。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国内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3.3万件,同比增长7.1%,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3024件,同比增长12.0%。自2022年5月加入海牙协定以来,我国申请人月均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超过150件,位居全球前列。
我国知识产权进出口规模保持稳健增长。今年1-5月,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口额为1208亿元,出口额为369.8亿元,进出口额均实现增长,知识产权贸易表现出较强韧性。
外企在半导体等重点产业强化专利布局 我国企业在相关领域需加大技术攻关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创新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为160.0万件,其中国内127.3万件,国内与国外在华专利数量总体呈现“八二分”的格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介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增长迅速。2016-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18.1%,是同期我国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年均增速的1.5倍。其中,2022年授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33.5万件,同比增长17.5%。
国内企业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势头强劲。截至2022年底,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中,企业拥有量占比为70.9%。利用国内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本土创新力量崛起,国内头部企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东部地区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优势明显。截至2022年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国内总量的71.3%,呈现“三强鼎立”的态势,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更多外企来华开展数字经济专利布局。截至2022年底,95个国家(地区)在华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32.7万件,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所占比重达62.7%。国外企业在半导体、通信系统设备和光电子器件等重点产业强化专利布局,我国企业在相关领域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中国是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
近期,中国发明团队荣获2023年欧洲发明家奖“非欧洲专利局成员国奖”。葛树表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成果正在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迅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绿色发展,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和关键。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按照《“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部署,着力加强绿色知识产权统计监测,编制发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分类体系》及相关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贡献者,2016-2022年,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55.8万件,其中,中国专利权人获得授权17.8万件,占比达到31.9%,年均增速达到12.5%,明显高于全球2.5%的整体水平。
从创新主体看,我国共有13家企业或单位进入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50名,仅次于日本的15家。这13家中,包括8家企业和5家科研院所,其中既有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大型央企,也有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从近年来创新活跃的储能技术来看,我国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由2016年的0.43万件增长到2022年的1.3万件,年均增速达到19.9%,占全球总量的比重由35.5%增长到44.9%。本次获奖的专利正是在储能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
葛树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完善绿色专利分类体系,不断加强绿色专利统计分析,积极促进绿色技术专利转化运用,更好服务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