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状态总体稳定,但仍有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因此,培养具备安全科学技术知识、以安全发展为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与任务。 湖南科技大学作为江南地区唯一设有矿山通风安全学科的高校,在推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承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需求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侧改革...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指导下,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状态总体稳定,但仍有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因此,培养具备安全科学技术知识、以安全发展为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的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使命与任务。
湖南科技大学作为江南地区唯一设有矿山通风安全学科的高校,在推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承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需求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需求,结合学科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自身特点,拟定了从“行业安全”向“大安全格局”发展的思路与规划,创新构建了“一流引领、两需驱动、三元协同”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一流引领”,重塑人才培养目标
“一流”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引领一流学科专业发展的思想基础。为此,湖南科技大学坚持以国家方针政策为指引,以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提出“一流教育理念、一流办学定位、一流培养目标、一流培养模式、一流改革路径和一流保障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需求驱动、特色凝练,以一流学科和专业标准为遵循,建立专业、学科与学位点一体化建设和持续改进机制,实现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衔接。
经过学科专业团队的努力,湖南科技大学已形成了防火防爆与应急处置等三个博士点特色方向、事故预防与控制等五个硕士点方向,支撑协同确定矿山安全、工业安全、公共安全、职业健康、应急管理等五个专业特色方向,重塑本硕博一体化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先后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湖南省双一流学科,持续提升学科专业内涵和建设水平。
“两需驱动”,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复杂、涵盖面广泛,各行各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人才培养必须适应国家以及安全与应急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方面,湖南科技大学坚持努力解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和持续改进的需求驱动机制问题。
针对国家安全生产重点行业领域实际,湖南科技大学围绕学科、专业、课程人才培养体系三元要素,构建了持续改进的内在驱动机制。坚持立德树人、标准导向,构建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双标”(安全专业认证标准与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标准)衔接模式,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应注册安全工程师能力标准的课程体系,深入挖掘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和元素。有针对性地解决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培养方案完善与安全生产动态需求不够匹配的问题,保障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性、准确性。
近5年,该校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涵盖矿山、建筑、消防、化工、能源、冶金、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安全工程专业在2016年首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后,于2021年再次获得通过,充分反映了改革创新成果与人才培养需求侧的契合度高。
“三元协同”,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
安全工程学科专业是涉及面广、发展相对滞后的新兴交叉学科,学科建设成果及资源还未能很好的转化为专业、课程建设的优势与特色,学科、专业、课程三元要素未形成协同效应和合力。因此,有必要以学科建设为重要支撑,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主要载体,以优质课程建设为核心要素,形成“学科+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协同效应。
鉴于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发展方面的有机联系和协调作用,湖南科技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目标导向,通过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建立协同建设与协调发展机制,以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和课程评价体系为抓手,建立内外部多元化评价机制,从而确保学科、专业、课程三元要素的协同建设成效。
一是突出学科建设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引领作用。湖南科技大学不断优化学术与教学组织结构化建设,按照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发展规划,打破教学系与研究所之间的机构屏障,建立以学科发展为基础,以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基层组织体制。依托安全科学与工程湖南省研究生优秀教学团队等高水平团队,强化课程负责人队伍建设,将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队伍建设落实在课程负责人团队建设上;推进教师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实验室,将前沿理论、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等融入教材(著作)、教案、讲稿以及PPT中,加强学生对前沿科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开设专业选修课,转化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创新活力;有计划地向本科生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场地,为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各类学科科研竞赛活动等提供支撑与保障;引导本科生参与校外科研项目,加强校内外科研基地与实践基地协同,使之成为高水平科研成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基地。
二是强化专业建设在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主导作用。湖南科技大学安全学科专业团队,依托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鼓励教师特色发展、潜心教育教学,制定和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持续壮大教学能力突出、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卓越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推进学校高层次人才及国家级项目负责人为本科生做专题学术报告;实施典型引领的“卓越学子团队计划”,因材施教,重点培育,实行“教师+研究生”双导师制,指导本科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育本科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科技创新精神。以信息化支撑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创新,构建学科专业课程协同的信息化平台。突出质量水平,建立知识结构完备、方式方法先进的信息化教学体系,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与保障。
三是发挥课程建设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湖南科技大学顶层设计包括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培养环节等在内的本研一体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体系,使学科研究方向与专业基础知识相对应,梳理课程内容和关键知识点,明确课程层级、关联性及先后顺序,形成知识结构完整、课程衔接合理、培养环节优化的本研一体化方案。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完善优势特色课程体系,提升课程高阶性,促进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安全领域工程问题的高级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课程设置突出创新性,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知识结构体现学科交叉性与融合性;增加课程挑战度,加大研究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内容所占比重,建立完善过程与结果有机结合的课程考评制度。
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施式亮表示,学校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旨在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核心理念先进性、持续改进驱动力、体系要素协同性等问题,推动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课程的协同建设与发展,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我国更多地培养高层次安全学科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赵志颖)
原标题:湖南科技大学:一流引领、两需驱动、三元协同,创新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