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月19日-21日,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观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南京举办。研讨会上,《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教材首次发布。为推动全国职业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11月19日-21日,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观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南京举办。研讨会上,《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教材首次发布。会上,来自全国30所职业院校的领导、相关专业或课程负责人等深入分析了国内智能机器人、人工...

11月19日-21日,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观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南京举办。研讨会上,《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教材首次发布。

  为推动全国职业院校在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11月19日-21日,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观测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南京举办。研讨会上,《智能机器人技术基础》教材首次发布。

  会上,来自全国30所职业院校的领导、相关专业或课程负责人等深入分析了国内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职业教育需求、现状与发展方向,对智能机器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方案进行了研讨,相互分享类智能机器人校企合作的经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岗位都需要智能机器人参与,这使得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频繁,把握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的专业调整是必要的,及时配合、结合新兴产业非常重要。我相信本套教材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希望有更多高职高专院校参与本套教材的编写工作,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机器人产业建设中来。”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委会秘书长韩力群表示,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教育与培养至关重要,新的就业场景需要大批AI专业人才和具有较高AI科技素养的“AI+X”专业人才,此类人才更需要较高的工程素养。韩力群建议,职业教育AI课程可定位为以培养产业智能化意识、智能技术与工具应用、智能系统维护的综合能力、提高AI科技素养为宗旨的高级AI科普课程。而掌握与创新AI不应作为对高职学生的教学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应用正在深入各行各业,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具有持续性、长期性,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专家指出,学校应该尽快设置人工智能专业,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实现与行业的对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