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顺势投入到智慧校园的建设热潮中,不少幼儿园出现了“晨检机器人”“问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
自去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顺势投入到智慧校园的建设热潮中,不少幼儿园出现了“晨检机器人”“问好机器人”等 设备时定然有自己的思路与考量。如监测幼儿喝水量的“智慧饮水机”,或许是因为家长十分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喝水情况,经常会为此询问教师。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家长们可以透过数据精准地了解到孩子的喝水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然而,从中也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其一,幼儿在这种人工智能的“监测”中是否更加健康了?幼儿园使用“智慧饮水机”的初衷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做精确的监测,以保证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饮水量达标。然而,幼儿健康饮水贵在理解喝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主动积极地饮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慧饮水机”重在检测,忽视了幼儿需要有更多尝试自我管理的契机来培养自主独立的生活能力。
其二,家长是否真的需要如此清楚地了解此项数据?笔者在访谈了一些家长后发现,家长出于孩子健康的考虑,确实有需求想知道孩子的饮水量是否足够,但对数据的精准度则大多认为只需要知道大概情况即可。事实上,幼儿园的水杯和自家带的水壶都有额定的计量,家长可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到反馈。
其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是否体现了这种“人工智能”的存在价值?喝水这件事虽然与幼儿的一日生活息息相关,但投入人工智能设备和进行实时监测需要花费的前期劳力、费用却不少。这种监测仅限于单一功能,看起来更像是跟风热潮下的“过度教育信息化”产物。
尽管幼儿园的出发点是想通过一些信息化技术手段,收集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健康数据与信息,以此更好地支持他们健康成长。然而,其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仍停留于表面,也就是俗话说的“形式有了,魂还没有”。我们该如何看待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中的落地与融合?
第一,基于核心,厘清思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什么?教育信息化最终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有不少专家提出,“人”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根据面向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要从注重“物”的建设向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和服务转变。换言之,对幼儿园来说,更重要的是满足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需求,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也需要能够为幼儿的成长服务。
第二,基于需求,找准定位。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是什么?需要与信息化融合的点在哪里?幼儿园管理者要基于幼儿园内部管理、课程改革与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家园共育等多方面的现实需求来找准融合信息化建设的定位,以信息化方式来解决幼儿园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第三,基于专业,创新融合。从学前教育的专业角度来看,什么样的信息化技术能够真正借力、使力?如何使得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这过程中实现同步发展?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并不应该只在于物联技术或是App软件的“拿来主义”,需要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多元整合创新,才能为幼儿构建智慧学习的支持环境、为教师搭建智慧成长的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在幼儿教育场中的“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