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6日,主题为“互联网与未来教育”的第S42次(总第672次)香山科学会议于北京举办。在会议的主题评述报告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未来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学校的概念会被学习社区的概念所取代。”
目前,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已经有积极的应用。(视觉中国 供图)
未来的教育将进入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时代。教师与人工智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包容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与终身的教育。
在对“ 助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表示,未来的教育将进入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时代。教师与人工智能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包容的教育、公平的教育和终身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让教育知识、心理知识和社会知识等以精确的方式呈现。那些看不见的隐性学习过程,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加以显现。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连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环境,教育将更开放,泛在学习会逐渐成为基本形态。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已经有积极的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认为,技术已经存在,关键是教育内容的制作和实现。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介绍,这些应用提供了教学与教育管理过程中丰富的多源异构数据、信息和知识,解析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的认知过程,以构建学科知识图谱、教师和学习者模型;在虚实互动的平行智能理论和方法体系指导下,针对实际教育系统建立起人工教室和数字师生系统;通过实际与人工教育系统虚实互动和平行执行,为教育管理者和师生提供精准的教学过程数字画像和绩效测评等。
王飞跃认为,借助智能科技,我们应该主动将“以教师为主”的工业化教育全面转型为“以学习者为主”的智能化教育,构建虚实互动、平行执行的平行智能教学和平行教育技术与体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则希望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做“无中生有”的事情,比如构建在线学校社群,建立客观、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
智能时代,尤其要重视育人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如此重要,教育做好准备了吗?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王元丰认为,从技术上看,教育还跟不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现在社会大量需求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人才面临严重短缺。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
人工智能正在给世界带来极大变化。王飞跃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下,传统行业正在逐渐过渡到智能产业,亟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现在,我们亟须大力发展智能产业,推动从工业社会走向智能社会的转型。我们不但要思考如何更快地培养坚实的人工智能科技人才,更要思考如何利用智能科技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各方面教育的智能化进程。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社会职能之一。要弥补这一缺憾,高等教育责无旁贷。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王颖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社会职能不断丰富和发展,但大学的育人使命没有改变。从孔子与毕达哥拉斯时期的“大学”、中世纪的大学,到如今的现代大学,都始终把培养社会精英作为大学的核心使命。智能时代尤其要重视“育人”,和“人”在育人中的重要性。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认为,智能时代知识生产的特征是协同、跨界、综合、集成和大数据。推进大学协同创新的重要着力点,是在构建知识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围绕协同创新的目标,培养高素质的领军人才和专门人才。
目前,对传统高等教育形成较大冲击的是慕课的兴起,业界一度有慕课将“颠覆”传统大学校园的说法。
能否颠覆校园姑且不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高等学校以慕课平台为载体,通过提供“多快好省”的教育,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控股总裁、慕华教育董事长聂风华认为,互联网大学将是一种可预期的教育载体,“互联网大学将面向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学习者,通过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项目,采用互联网教学为主、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来自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和教育公平,打造面向未来的大学”。
然而,聂风华也看到,慕课并不是解决教育所有问题的万能药。
几年实践下来,慕课出现“回撤”现象。这促使教育者深思在线教育的各种问题,包括在线教育本质以及教师、课程、教材、学习方式等各种问题。
对此,杨斌深思,在线精品课程,用“课程”是否合适?在线教育的产出到底指什么?最深刻地影响未来教育的,是不是互联网技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