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名师履历

 李永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就职于大连交通大学,从事轨道车辆结构分析与现代设计方法、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分析等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从教17年,曾被评为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优秀教师,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70余项、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110余篇,获授权专利20余项。先后主讲14门课程,指导70余名研究生、28项创新创业项目和100余名本科毕设,指导的研究生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1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16篇。

02对话名师

东北新闻网:职业生涯中有没有什么让您特别难忘的人或事?

李永华:我是本校轨道车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的骨干成员,团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深度参与中国铁路事业和辽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成绩斐然。最难忘的是和团队成员一次去企业出差的经历,那次出差由团队带头人、我国车辆疲劳问题资深专家兆文忠教授亲自带队,兆老师虽已年逾古稀却对专业领域的研究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与高度的关注。在车厢中,兆老师带领我们反复查看厂方提供资料,分析现场可能出现问题的各种原因,并抓住细节深入分析,反复推演求证,由表象到本质,剥茧抽丝。清晨下车后他不顾旅途劳顿,带着所有的问题和办法直奔工厂生产一线,查看现场情况,沟通解决问题。这次出差的经历让我在专业上收获很多,特别是兆老师身体力行冲在一线,更让我感受到了师者的敬业和无私,体会到科研工作者的求是与执着,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使命,在科研与育人的道路上我会坚定前行。

东北新闻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您平时如何与学生相处?

李永华:对待自己的学生,我既是“严父”又是“慈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所以,我在治学、做事上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比如辅导毕设和论文时,我要求学生小到词义句义、标点符号,大到选题立意、成文成稿都必须反复推敲。我还注重加强与学生思想交流,增进感情,我相信尊重与理解是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所以在生活中我经常扮演倾听者和陪伴者的角色,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为其提供帮助。至今为止还有很多离校多年的学生一直与我保持密切联系,经常跟我分享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我也很喜欢聆听他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感悟。总之,无论“严父”还是“慈母”,都源于一种师道的信仰和传承的责任。

东北新闻网:怎样看待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李永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势必引发教学理念、模式以及方法的改变。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封闭式教学环境。疫情期间,老师们利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网络平台切实做到了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有效保障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这就很好的体现了互联网对于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同时,网络教学暴露出的课堂掌控较为乏力、学生情况较难把握等问题也需引起重视。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职责,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提高教学成效。互联网虽是一把双刃剑,但我坚信只要持剑者坚守初心,不断学习,敢于尝试,积极作为就一定能令其成为披荆斩棘的制胜法宝。

东北新闻网:怎样做立德树人的高校教育工作者?

李永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有力抓手,因此我们教学团队不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坚持学科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一课双责”,申请相关的教改项目,使思政内容在各专业课中落地生根,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就我个人而言,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常将轨道交通行业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人实事中体会工匠精神、奉献精神等立身之要,并将其引以为信条而终身践行。总而言之,我认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认清立德树人的使命,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学生树立高尚品德,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东北新闻网:高校教师,是应该重视科研还是重视教学?

李永华:我认为科研与教学应相辅相成。如果只注重教学,那么我们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就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和深度,无法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专业视野;而只注重科研,那么会有违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难以在祖国新时代教育事业中实现大我、做好传承。基于此,我提出了CDIO视野下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多维立体新工科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并建立了我校轨道车辆仿真设计与创新工作室。一方面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着眼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致力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们通过仿真设计这一途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在实处,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以科研为基,以教学为要”,在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为国家源源不断培养人才。

03学生评价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在5年半的交大求学中,李老师在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关怀和学习上的传道授业解惑,使我能够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生活作风和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科研态度,促使我在为人处事中不断成长,在钻坚研微中精进不休。岁月过往,细数流年,在李老师的长期指导和帮助下,我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10项,成果荣获大连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英国Emerald出版社2021年度最高奖Literati Awards for Excellence “Outstanding Paper”等。师恩如山,学生终生难忘,聊聊数字,感戴莫名,惟愿身长健,浮世拚悠悠。值此佳节,祝恩师节日快乐。

——博士生智鹏鹏

工作中,老师求真务实,坚韧执着,带领课题组攻坚克难;生活中,老师爱生如子,春风化雨,与所有学生打成一片。我跟随老师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被老师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细致入微的钻研精神所深深影响。此外,老师身先示范,主动带动我们在疫情期间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如今我即将面临择业求职,老师两年来的谆谆教诲以及严格要求,使我已经拥有了面对未来的豪气、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及立足岗位的底气,定能不负师恩,逐梦前行。正值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恩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硕士生王慎轩

与李老师相识是我大学生活中最幸运的一件事!作为专业课《动车组结构及原理》的任课教师,李老师严谨务实、兢兢业业,在讲述课程内容时常常会引入最新科研成果,将生涩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案例相结合,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知识,更让我们对所从事的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李老师还自带一种像妈妈一样的亲切感,使我们愿意与她交流学习生活中收获的喜悦和遇到的困难,也特别感谢老师在未来规划发展上给予我们的宝贵意见。教师节之际,祝愿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胜意!

——本科生王晨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
教育信息网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