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重智轻德、重成绩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2019年6月20日早晨,山东青岛市蓝谷高新区东皋埠小学学生在“校园农场”里进行田间管理。梁孝鹏/摄(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推进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文件。
“劳动最光荣”曾经是几代中国人的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劳动却受到忽视,甚至鄙视。有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家长做,有的孩子在学校花钱雇人做值日,有的孩子不以不劳动为耻反以为荣,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危害极大,对社会的发展破坏极大。中华民族素以吃苦、勤劳著称,改革开放40年正是中国人民劳动的奋斗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特别是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他再一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在学生中要弘扬劳动精神,提出了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为完整。这些重要论述把劳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纳入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大格局中。《意见》特别提到家庭教育在实施劳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价值。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重智轻德、重成绩轻素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除了提高家长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家庭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生活处处有劳动,劳动就在孩子身边,可以“拾来即教”,无需家长再“绞尽脑汁”。教孩子做事情的过程就是劳动教育,小点的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点的孩子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与孩子一起劳动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模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融入生活的“润物细无声”教育。
劳动教育应该成为家庭德育的最好途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孩子在劳动中可以学习独立和自信,可以学会尊重劳动和尊重他人,可以形成服务精神和助人品格,可以提高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家长不是专业教师,家庭不是学校教室,要想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主要通过家庭的日常生活,劳动就是很好的途径。劳动是生活的伴侣,是贴近孩子、贴近生活的教育,具有易感知、易接受、易奏效的特点,家长无需过多“研究”“备课”,好上手、好实施。家长可以在劳动中了解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支持孩子。一个爱劳动、会劳动的人,生活态度往往是积极的、乐观的。
当然,不是让孩子参加劳动就是劳动教育,家长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事宜:
第一,要重视劳动过程,而不是劳动结果。让孩子参加劳动的目的是,通过劳动促进孩子发展,比如动手动脑、遇到困难要坚持、珍惜劳动成果、与家长交流互动等,至于劳动本身的结果并不重要,特别是对小的孩子,或者做比较复杂的劳动。可能孩子第一次做不好,没关系,下次再做;可能孩子总是学不会,没关系,感受到困难坚持做,这就是孩子的成长。
第二,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家长要善于挖掘劳动教育的内涵,引导孩子体会到劳动是要付出辛苦的,不劳而获是不光彩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自己劳动所得最珍贵。让孩子懂得劳动无比光荣、无比自豪。家长是孩子培根铸魂的奠基者和启蒙者。一个不热爱劳动、游手好闲的人是无所作为,难当大任的。
第三,要树立爱劳动的好家风,为劳动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中深厚的劳动氛围本身就是无声的劳动教育。如果家长不热爱劳动是很难培养出爱劳动的孩子的,一个行动胜过千句语言。家长不仅自己要劳动,还应该让孩子看到、感受到,受到影响和熏陶。每个家庭应该有一些家训和家规,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家务劳动光荣,会劳动的人受尊重等。
第四,要与时俱进,创新劳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的内容与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劳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不断体现时代精神。比如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很快,有很多劳动越来越专业化,家政服务、网上购物越来越发达便捷,家长也没有必要非让孩子用传统的方式,但是要抓住劳动教育的根本,要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要让他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要让他知道每个人都是社会的劳动者,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不劳而获是可耻的等道理。
第五,各方面都要为家庭劳动教育提供支持。政府要出台政策,支持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社会要搭建平台,为家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更多的条件与便利。要在全社会形成劳动最光荣的浓郁氛围,树立劳动典型,让劳动模范走到孩子身边,要完善志愿者服务机制,为孩子提供志愿服务和参加社会劳动创造条件。
五育并举、重视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意见》,家庭教育应该以此为突破口,为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为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