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期8天的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这是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两会。代表委员和会外舆论热议教育,围绕“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中教传媒智库舆情团队全程监测,系统研判,对两会教育舆情特点和热点议题进行了总结性分析。  一、两会教育舆情走势与热点主题分析  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14时,两会期间与教育相关网络文章共计39728...

  为期8天的2020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这是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召开的一次两会。代表委员和会外舆论热议教育,围绕“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中教传媒智库舆情团队全程监测,系统研判,对两会教育舆情特点和热点议题进行了总结性分析。

  一、两会教育舆情走势与热点主题分析

  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8日14时,两会期间与教育相关网络文章共计39728篇/条。今年两会虽然会期较短,但教育舆情总量与往年大体持平。代表委员围绕“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集中发声,会外讨论热烈,教育舆情始终保持高位热度。

  从热点主题分布来看,今年两会热度排名前五的教育主题依次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在线教育、中小学生“减负”和民办教育。

  (一)职业教育连续两年位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首位,高职扩招200万最受瞩目,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受关注度较去年大幅上升

  职业教育连续两年位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首位。今年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高职扩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线上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等7个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这是继2019年高职扩招100万后的又一次重大职业教育行动,舆论关注度最高。会内会外舆论普遍支持,认为这不仅可以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之举。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受到进一步重视,在职业教育关注点中由去年的排位第六上升为今年的第二。

  (二)教师队伍建设连续3年位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前三。今年乡村教师、教师待遇和教师培养最受关注。相比往年,教师待遇受关注度首次下降,教师职称与教师聘任管理受关注度大幅上升

  教师队伍建设连续3年位居两会教育热点主题排行榜前三。今年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教师、教师待遇、教师培养、教师职称、教师聘任管理、师德师风等10个方面。与去年相比,乡村教师话题热度上升幅度较大,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关注点。舆论普遍对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助力乡村振兴表示期待。两会开幕前,教育部强调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要在2020年底前落实,在教育系统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提高教师待遇见实招、有实效,使得这一关注点热度从2018、2019连续两年的榜首位置下降至今年的第二位。

  (三)在线教育首次成为两会教育热点,舆论关注点较为集中。会内会外舆论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革命性意义,对推动线下线上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达成高度共识

  在线教育首次成为两会教育热点,舆论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在线教育常态化、在线教育市场和线上教学资源4个方面。多位代表委员认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对推进我国教育教学变革具有革命性意义。

  会内会外舆论充分认识到,“后疫情时代”须重视解决在线教育发展的4个问题:1.如何推进线下与线上教育融合,加快探索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新样态;2.如何提升教学互动性、学习自主性,而不是利用新技术施以“强控制”,增加学生负担和压力;3.如何逐步加强教师的网络素养和在线教育教学实施能力;4.在线教育企业投入力度、研发产出能力、教育效能持续增长,公办教育体系如何吸收和发挥在线教育企业优势。

  此外,由于与疫情防控高度相关,大学生就业、学生体质与健康、国际教育等主题在今年两会期间也颇受关切。

  二、两会教育舆情特点分析

  基于数据统计,从热点建议与提案、代表委员热议主题、网络热搜教育话题3个方面梳理两会教育热点,分析总结今年两会教育舆情特点。

  (一)热点建议与提案

  1.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等108位全国政协委员,热度159);2.将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吴志明等108位全国政协委员,热度142);3.有性侵记录者不得从事未成年人工作(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热度128);4.因疫情归国留学生可入学高职高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热度98);5.组建中国应急科技大学(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热度97)。

  (二)代表委员热议主题

  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是中小学生“减负”、高等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教师队伍建设、在线教育等5个主题。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可见,共有111位代表委员建议中小学生“减负”,72人提及高等教育,探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58人,探讨未成年人保护的有55人,探讨在线教育的有31人。

  (三)网络热搜教育话题

  两会期间,共有23个两会教育话题进入微博热搜榜,其中“建议有性侵记录者不得从事未成年人工作”(阅读7.4亿,讨论11.4万)、“教育部撤销3所高校”(阅读5.7亿,讨论2.5万)、“建议父母持合格父母证上岗”(阅读5.4亿,讨论7.6万)、“建议将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阅读3.9亿,讨论5.3万)、“建议未成年人不得从事超龄商业活动”(阅读3.7亿,讨论4.7万)5个话题热度最高。

  梳理会内会外舆论可见,今年两会教育舆情有3个方面特点:

  1.两会期间,教育舆情走势总体平稳,且持续保持高位;舆论关注点较为集中,会内会外舆论交互效应明显。在线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中小学生“减负”、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的讨论较为充分,有不少系统性建议值得吸收。

  2.与疫情防控和教育治理相关的新趋势、新问题、新任务多次成为热点话题。各方舆论在线下线上教育融合、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协同育人、为民办幼儿园纾困、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共识度较高。

  3.会内会外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呼声较高,对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贡献有进一步认可。如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教师待遇、推进教育优质均衡、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扩充40万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教育“新基建”等。

  三、两会教育舆情总结分析

  1.疫情发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改变。教育改革发展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前所未有,须立足教育综合改革,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发展。针对教育改革“深水区”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新趋势、新问题,今年很多建议提案更加关注教育综合改革。会内会外舆论期待立足教育综合改革,运用系统思维,全面把握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统筹处理各种矛盾,科学谋划整体改革;结合具体问题和需求,加大战略性、前沿性研判和实践探索力度,及时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时注意回应舆论关切,引导社会认知,形成良好教育舆论生态。

  2.大规模在线教育加速到来,推动教育发展的主体越来越多元,在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教育领域和公办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与融合能力成为现实之需。代表委员和会外舆论期待改进教育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教育治理、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教育发展的格局,加强各地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与在线教育企业、互联网机构、社会组织、用人单位等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尤其要抓住“新基建”这个战略机遇,立足线下与线上教育融合的迫切需求,进行前瞻性规划与建设。

  3.教育公平与质量连续6年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着眼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全面提升地方各级政府教育治理效能、加快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成为各方关切。会内会外舆论期待改进教育治理方式,赋予各类学校更多探索空间和办学自主权,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和经费使用效益,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精准供给,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有代表提出,亟须加强各级党政干部教育现代化领导能力建设。建议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把全面提升地方教育治理效能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

  4.伴随新趋势、新问题、新理念、新技术而来的教育变革呼声和诉求越来越多,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强教育实验,探索形成多样化解决方案和实践模式。当前,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口号层出不穷,但基于实践探索、科学实验和系统论证的教育改革实践案例和成果相对较少。家长和社会舆论对教育高期待、高要求,地方和学校要破解的问题错综复杂,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迷茫、焦虑和疲惫心理较为普遍。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强教育实验和试点,改革传统教研体系,立足系统观照,聚焦具体问题,整合吸收各方教育力量和资源,探索形成多样化解决方案和实践模式。

  5.教育发展对教师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亟须加强改善教师培养和管理机制,全面优化教师职业体验,增强公办教育体系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面对校外培训行业、在线教育发展削弱了“编制”诱惑力,教育从业者职业选择愈发多元的趋势,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尤其要尽快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目标;教育部门和学校须重视改善教师管理机制和方式,全面优化教师职业体验。

  (中国教育报刊社·中教传媒智库出品,张以瑾、刘博智、孙梦捷、孙谦、杨舒钠、郭留洋制作)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