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产业革命,教育先行。教育如何适应甚至护航今后的技术经济时代?比起以前,人工智能时代似乎使得假冒和仿制更难生存,更需要教育培养“硬”的技术基础人才。  在3月5日的两会开幕会上,“人工智能”这一曾被认为热得有些过头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比前面的技术更快地改变着产业生态。作为一个国家政策,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抓住机遇,改变被动追赶技术变革的局面。  人工...

  产业革命,教育先行。教育如何适应甚至护航今后的技术经济时代?比起以前,人工智能时代似乎使得假冒和仿制更难生存,更需要教育培养“硬”的技术基础人才。

  在3月5日的两会开幕会上,“人工智能”这一曾被认为热得有些过头的概念,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预见的是,人工智能比前面的技术更快地改变着产业生态。作为一个国家政策,现在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抓住机遇,改变被动追赶技术变革的局面。

  人工智能是一系列由电子计算机、脑神经和生命科技、数学、信息学、控制技术等组成的综合技术,该概念的出现已经有超过50年的时间。但至今似乎并没有消退的迹象,一些领域的成果已经飞快地代替传统产业,如语音识别代替翻译、图像识别代替人眼、黑灯工厂机器人代替工人等。恰是本次两会,实体经济不景气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那么,实体经济的振兴到底是沿着原先的路,从生产10亿吨钢继续走到20亿吨去污染环境、产能过剩而仅获少量就业的维持,还是有更好的办法?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融合技术,将传统产业、互联网、新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不增加社会实体单产过剩的前提下实现产业升级,且比互联网、物联网更能优化整合产业链。人工智能似乎是产业升级和弥补新经济及传统经济的裂痕,并最终升级成为新实体经济的技术融合之道。

  产业革命,教育先行。教育如何适应甚至护航今后的技术经济时代?比起以前,人工智能时代似乎使得假冒和仿制更难生存,更需要教育培养“硬”的技术基础人才;从人工智能的产业链来说,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将扮演基础性的作用;生物、电子、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等学科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并要求教育尽快具备融合贯通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社会对核心技术越来越依赖,另一方面对应用型和整合型教育也有越来越大的需求。原先学校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学体系势必发生以核心基础和统整应用“双轮驱动”的教育变革,而一些不适应和被替代的工具型、浅应用的学科势必受到冲击。一些工具性的学科要充分意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的替代作用。例如,人工智能对外语教育的冲击可能比预想的要猛烈。作为沟通工具的外语,将让位于语言文学和跨文化欣赏的外语。相比起教日常口语,未来的英语老师可能更多地教英语文学和艺术。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但也会带来科技发展所引起的悖论:越来越衣食无忧的普通民众,正在失去作为人的体面和劳动的价值与尊严。问题的解决要从教育着手,着眼于培养未来20年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基础教育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素养、高等教育进一步做好学科融合和专才培养,是重点改革的方向。

  (作者魏忠,系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