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火辣辣的拉花“拉”出新生活农历大年三十,武新全(前中)一家人扭起井陉拉花。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拧肩、摇扇,好,再来。”农历大年三十,80岁的井陉拉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武新全,在家里哼着曲子跟二儿子武宇、大孙女武怡璇、二孙女武怡帆扭起了井陉拉花,不时提醒着动作要领。  对于武新全一家三代而言,井陉拉花不仅是家乡井陉县的民间艺术瑰宝,更是融入骨子里的情感和血脉。“在我们井陉,有句老话说...

  火辣辣的拉花“拉”出新生活

 src=

农历大年三十,武新全(前中)一家人扭起井陉拉花。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拧肩、摇扇,好,再来。”农历大年三十,80岁的井陉拉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武新全,在家里哼着曲子跟二儿子武宇、大孙女武怡璇、二孙女武怡帆扭起了井陉拉花,不时提醒着动作要领。

  对于武新全一家三代而言,井陉拉花不仅是家乡井陉县的民间艺术瑰宝,更是融入骨子里的情感和血脉。“在我们井陉,有句老话说得好,‘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井陉拉花遍地扭’。”扭完一段井陉拉花,武新全擦了擦额头沁出的汗,笑着说道,“拉花的每个动作都有独特的含义,要想一招一式做到位,挺累的。”

  从8岁开始学拉花,武新全这一扭就是70多年,他见证了井陉拉花传承发展的足迹。“‘拉花’就是‘拉荒’的谐音。舞蹈表现的就是百姓跋山涉水,寻找生存之地的过程,承载着人们生活的酸甜苦辣,‘扭’的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逢年过节,井陉人都喜欢用拉花表演来庆祝和纪念,武新全也是如此。说话间,他跟家人一起给我们扭起了火辣辣的拉花。

  在武新全的家乡井陉县东南正村,扭拉花的传统保持了几百年。这个风俗也成了东南正村不变的文化特色。每年从种完麦子开始,一些老艺人就会聚在一起交流,他们哼着调,村里的孩子们就跟着调调扭拉花。“大家练上一冬天,就等着元宵节花会上来一场拉花比赛。”

  “拉花是井陉的文化瑰宝,现在很多人都想学。我就想着,无论如何要把最原汁原味的拉花动作一招一式口传心授传承下去,让大家能看到最传统的井陉拉花。”曾经也在创新上下过一番功夫的武新全,看过不少拉花表演和大赛,发现很多创新后的拉花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跟一般舞蹈没啥区别。他意识到,拉花创新不能动了根本,要原汁原味地往下传。

  如今,让武新全欣慰的是,他们一家三代都爱上了拉花。他的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虽然工作各不相同,但都跟着他练就了一身正宗的井陉拉花“功夫”。两个孙女也都喜欢拉花,寒暑假期间总要跟着武新全学拉花。“拉花首先要在我家里传承下去。还有很多从全国各地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来求教的学生、老师,我也教他们最传统的井陉拉花,希望通过他们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井陉拉花。”

  这几年,井陉拉花也在“变化”,不断尝试走进民众的新形式。每天早晚在公园、广场都是自发聚在一起扭拉花的群众,拉花艺术节、拉花艺术基地、拉花艺术团在井陉广受欢迎。井陉拉花还被改编为课间操走进校园。这些变化很新鲜、很贴地气,让井陉拉花传承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好。武新全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虽然已经80岁高龄,可武新全老人传承拉花艺术的脚步从未停歇过。“现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大环境这么好,国家又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好井陉拉花的传承发展,让薪火代代相传。”(记者曹铮 实习生 臧雅皓 王夏菲)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