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顺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极化趋势,担当使命、服务全局,立足现实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承载能力,加快优质资源要素集聚,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为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郑州力量”。 郑州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城市、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顺应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极化趋势,担当使命、服务全局,立足现实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承载能力,加快优质资源要素集聚,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为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郑州力量”。
郑州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高铁“米”字形枢纽,在全国铁路运输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被称为“中国铁路心脏”。图为郑州动车编组站魅力夜景。焦潇翔/摄
立足“交通+区位”,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郑州地处中原,史谓“天地之中”,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维系四方。时代的发展让郑州这个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内陆城市与世界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在党中央和河南省委的重视支持下,郑州逐渐形成以国际航空枢纽为带动、米字形高铁为依托、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一体联运的物流集疏优势,打通了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大交通之势正在加速形成。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全球化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的路子,围绕打造国际交通枢纽门户、对外开放体系高地、参与国际合作高地的“一门户、两高地”,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以自贸区为引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载体、以综合性交通枢纽为依托、以开放体系为保障,全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有力支撑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崛起的内陆开放高地。
立足“人口+腹地”,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郑州煤矿机械集团时指出,“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郑州处于中部地区的核心区,背靠河南1亿人口大省,以郑州为中心1000公里辐射半径的交通圈涵盖了经济最活跃、人口最集中的大半个中国。人力资源充沛程度、市场辐射合理程度、现有空间承载能力,在全国城市中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郑州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优势,把发展以高素质劳动力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做好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嫁接改造的加法,落后产能淘汰出清的减法,数字化转型的乘法,营商环境和商务成本的除法,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和国外先进制造业转移,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一体打造,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中贡献更多郑州创造、郑州质量、郑州品牌。
立足“文化+自然”,打造文化传承创新新优势。郑州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风貌。中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华夏文明在这里发端、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伸手一摸春秋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是厚重文化的生动写照。要努力讲好“黄河故事”,高标准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建好黄河文化公园,将黄河沿线生态保护与文化挖掘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把黄河郑州段建成世界级的黄河文明寻根胜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目的地。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郑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推进商代王城、黄帝故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等保护开发,凸现厚重中原文化,不断提升郑州“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认同感和感召力,全面提升城市气质、城市气派,让人们感受到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立足“空间+后发”,打造城市承载能力新优势。郑州这座城市尚未定型,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具备较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空间。近年来,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力不断增强,净流入人口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河南城镇化进程加快,郑州的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我们着眼于未来1700万左右人口规模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统筹老城更新、新城开发和乡村振兴,优化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结构,优化行政区划,走好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化发展路子。持续打好基础能力建设这张牌,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现代化,全面提升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优质产业,配套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转移人口进得来、落下去、稳得住、能乐业。坚持城市群协同发展,推进郑州大都市圈“1+4”城市规划共绘、防洪共抓、生态共保、交通共联、产业共建、文化共兴、服务共享,让区域连起来、强起来,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建设繁荣创新、生态宜居、魅力人文、开放包容的国际化郑州都市圈。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牢“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对外开放国家战略,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这一方向,坚持省委赋予郑州“在全省发挥更大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国同类城市竞争中形成更多比较优势,在国际上赢得更大影响力”的目标定位,以高质量发展制造业、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等系列三年行动计划为工作抓手,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经济稳增长、发展高质量,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增进群众获得感,更加注重提高城市经济和人口承载力,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努力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
《求是》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