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5年间,大漠中植树200万株,在毛乌素沙漠里踩出16万公里足迹,相当于绕赤道4圈。栽树的“老愚公”名叫郭成旺,今年98岁。如今,祖孙四代坚守林场,仍在挥舞“绿色画笔”。  与郭老治沙同步,陕西榆林靖边县旧貌换新颜,几十年人进沙退,浇灌出一片“塞北绿洲”。  战荒漠:老人圆了治沙梦  见郭老不容易。从东坑镇毛团村出发,向导开着皮卡,径奔毛乌素。  已经深入沙漠10公里,却见杨树、松树高低错落,...

  35年间,大漠中植树200万株,在毛乌素沙漠里踩出16万公里足迹,相当于绕赤道4圈。栽树的“老愚公”名叫郭成旺,今年98岁。如今,祖孙四代坚守林场,仍在挥舞“绿色画笔”。

  与郭老治沙同步,陕西榆林靖边县旧貌换新颜,几十年人进沙退,浇灌出一片“塞北绿洲”。

  战荒漠:老人圆了治沙梦

  见郭老不容易。从东坑镇毛团村出发,向导开着皮卡,径奔毛乌素。

  已经深入沙漠10公里,却见杨树、松树高低错落,沙蒿、沙柳疏密不一。大漠深处,林木四合,深秋时节也不乏绿意。

  绕过叠叠沙丘,几间白房子映入眼帘。郭老站在门口,身着藏青袄,脚穿棉布鞋。古铜色的额头上,扎着羊肚巾,神采奕奕。

  作为方圆数公里内唯一的人家,这位陕北汉子一家在林场一住便是30年。

  毛团村,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庄稼种三遍,还是歉收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整个靖边森林覆盖率仅0.5%,九成土地严重沙化、荒漠化。

  “憋死骡子累死马,也要把沙给治了!”1984年,听到县里的新政策,63岁的郭成旺叫上儿子郭喜和,签了4.5万亩治沙合同,“沙进人退,那咱就去沙窝里栽树!”

  此时的毛乌素,正以每年十几米的速度,向南蚕食村庄。郭家父子二人带领一大家子30多口人“逆风北上”,打响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绿色之战”。

  主战场叫“那泥圪坨”,深入大漠12公里,寸草不生。

  “大人背干粮,娃娃挎水壶,骡子车车驮树苗。”回忆峥嵘岁月,郭老说,“肚子饥,就吃炒糜子;水喝完,嘴里含片树叶,能解渴。”

  春季风暴掳过,沙丘改形易势,树苗常被连根拔起,反而激得人斗志昂扬。1989年,郭老在“那泥圪坨”建了4间房屋,打了一口19米深的轱辘井,全家搬进了大漠深处……

  治沙三十载,餐风沐雨,荒漠终成林。如今水井依旧,旁边一棵老杨树亭亭如盖,虬枝苍劲。四下眺望,林海茫茫。

  郭老圆了治沙梦,还圆了“更大的心愿”。2011年,这位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老人,在90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小到大一路看着,共产党太不容易了。”郭老十分动情,“我知道共产党的品性。入了党,我的‘腰杆’也挺直了!”

  沙漠无言,青山为证。以每年一公里的速度逼退毛乌素,是这位“短党龄老党员”的铮铮宣言。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