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境内北回归线偏北的平原丘陵之中,耸立着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的雾海云山——大瑶山。 80多年前,年仅25岁的费孝通和新婚妻子来到这里,开始了自己最早的社会调查。1978年,费孝通再访大瑶山。面对所见之变,他用四个字加以概括——“换了人间!”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大瑶山,探求此间数十年沧桑蝶变。 曾经“出门两条腿” 如今“村村通马路” 在长垌乡屯西屯,许多村民家门口...
在广西境内北回归线偏北的平原丘陵之中,耸立着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的雾海云山——大瑶山。
80多年前,年仅25岁的费孝通和新婚妻子来到这里,开始了自己最早的社会调查。1978年,费孝通再访大瑶山。面对所见之变,他用四个字加以概括——“换了人间!”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大瑶山,探求此间数十年沧桑蝶变。
曾经“出门两条腿” 如今“村村通马路”
在长垌乡屯西屯,许多村民家门口都停有2辆车:一辆货车,一辆私家车。
赵德龙家是其中之一。“没修路之前,我们村的木材要马驮人扛,每100斤木材就要5块钱的运费,现在公路直接通到家门口,生姜、杉木等成本低了,利润高了不少。”赵德龙说。
费孝通在《桂行通讯》中记录了瑶山道路的极其难行,“所经俱系峻恶难行之路,忽而缘峭壁,忽而过独木”。
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党委书记金海介绍,以前,六巷是全县最闭塞最落后的乡镇,外出只有一条四级公路。那条路还是当地人民经过17年的拼搏,才在绝壁上开辟而出的“悬崖路”。
如今,瑶山的道路依然蜿蜒,“但现在全乡48个村,村村通马路,其中90%实现了道路硬化。”金海说。
近年来,金秀县投资10多亿元建设了1000多个扶贫路项目,4万多名群众从中受益。目前,全县77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硬化路,全县513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屯均通砂石以上等级路。
“在实施精准扶贫之前,这种基础设施修建力度是想都不敢想的。”金秀县委书记韦德斌说。
交通改善带来巨变。记者在瑶山走访的路上,时常会看到有小轿车停靠在路边,询问在车子旁边休息的村民了解到,因为交通改善,小汽车已经成了通往山间地头干农活的交通工具之一。在长峒乡桐王屯有20多户人家,绝大多数家庭建了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