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去看展,发现原来博物馆才是最卷的地方,这个大展刚刚开幕,那个大展就紧随其后,看的是眼花缭乱~...

你好啊,我是朵朵~

 

最近去看展,发现原来博物馆才是最卷的地方,这个大展刚刚开幕,那个大展就紧随其后,看的是眼花缭乱~

 

上海博物馆刚刚策划推出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要用10年时间,联合陕西、江苏、浙江、四川等文博大省,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在文物中看中国历史,知来路,明去处。

 

图片

 
首展就从
夏、商、周开始讲起,来自河南20多家文博机构的重磅文物悉数登场。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

图片

||时间|| 2022年7月30日-10月23日 

||地点|| 上海博物馆第一展览厅 

||门票|| 免费,需要提前预约


这次展览都有啥?


这次展出了217组夏、商、周文物,妇好鸮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等一级文物就有67件,占到了1/3。无论从规模、数量和展品等级上,堪称上博今年最重磅。
 
展览按时间顺序,分为夏、商、周三部分,在史书上,它们似乎停在了“灭亡”的那一刻,但却用另一种方式存在着:

:奠定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雏形;
:甲骨文和金文的出现,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
:确立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典范,使“礼制”成为嗣后历代王朝政治与文化的基石;

图片

而首展选择河南,也是因为这里可是夏、商、周的核心区域:
 
新砦遗址:夏代早期大型城址;
二里头遗址:我国已知最早的宫城;
偃师商城遗址:商代第一座都城;
郑州商城遗址: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王朝都城;
安阳殷墟遗址:我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东周王城遗址:周平王东迁洛阳扩建的的都城;
...

夏、商、周时期,被称为中国的轴心时代,在不断的碰撞、交流中,中华文明逐渐从多元走向一体。之后源远流长,并影响到今天。
 
最早的“中国”长什么样子?谜底就在这个展览中。

图片

目前官方的消息是“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和“司母辛觥”展期只有1个月,所以尽早去看吧😜。

这个展览怎么看?


其实,不管一个展览有多少“明星宝贝”,我们去看的重点,不是记住“展牌”,也不只是拍照,而是明白通过眼前的文物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曾经在历史中是怎样的鲜活,那段历史给我们现在留下了哪些宝贵的东西。
 
1、看青铜重器
 
看它的独特造型。这件妇好鸮尊,器身口下内壁还有铭文“妇好”两个字。而鸮,是类猫头鹰的鸟类,在商代可是勇气的象征。
 
为了打扮它,人们在它的身体上装饰了雷纹、兽面纹、夔纹、蛇纹,绝对是我国最完美的鸟形酒器了。
 
图片
妇好鸮尊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这件镶嵌绿松石神兽,长着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身上镶嵌着绿松石,头上有弯弯曲曲的利角,嘴巴还微微张开,吐着舌头,好像在卖萌。
 
不得不感慨,古人实在是太有想象力了!
 
图片
镶嵌绿松石神兽
春秋晚期(公元前570年—前476年)

看它的艺术特征。
这件王子午鼎和通常中原出土的鼎不同,腰身不是圆鼓鼓的,而是小细腰,器身上的纹饰非常繁褥,有鬼神之气和浪漫风格。
 
鼎的四周围绕着几只非常可爱的小兽,可以看出精妙的做工。
 
图片
王子午鼎
春秋晚期(公元前570年—前476年)
 
这个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上的纹样图案对称分布,尤其是四瓣花纹非常罕见,给人非常强力的艺术感染力。
 
图片
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
战国晚期(公元前275年—前222年)
 
这些看起来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器物,其实是古人吃饭的、喝酒的、洗手的、听音乐的…但更重要的,也是承载了上古政治、礼仪、文化、信仰的宗庙彝器。

2、看文字故事
 
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甲骨文,也可以看到金文。
 
牛骨和龟甲在商代,常被用来记录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大多和宗教祭祀、生老病死、战争天象等等有关。
 
可以说,它们是历史真正的记录者。
 
图片
刻辞卜甲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古时青铜被成为吉金,上面的铭文也就被称为“金文”。
 
商代时的金文比较短小精悍。这件司母辛方鼎,在它的口下长边一面的内壁上,有铭文“司母辛”三字。
图片
司母辛方鼎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到了周代就不同了,为我们了解那时的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这件陈侯簋(gui)的内底,铸有17字铭文,我们根据文字信息,了解到这是陈侯为夫人嘉姬制作的宝簋。 
图片
陈侯簋
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前771年)
 
而这件陈侯簠(fu)同样有铭文,记录了它的故事,大意是说,在正月初吉丁亥日这天,陈侯为女儿制作了这件陪嫁,祈求长寿无疆,永远用之。
图片
陈侯簠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671年)
 
在这间商鞅方升的外壁上,刻有75字铭文,分为商鞅和秦始皇两次所刻。内容大意是秦孝公十八年,商鞅颁布量器的标准容量。
图片
商鞅方升
战国晚期(公元前275年-前222年)
 
3、看礼制文化
 
和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相比,中国的青铜器拥有着“明尊卑,别上下”的特点,代表着不同的地位和等级!也因此在它们身上,存留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密码。
 
这件其貌不扬的青铜鼎,出土于二里头夏都,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鼎
 
青铜,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要打造这样一件青铜鼎,在当时可不容易。它的出现,代表着王权礼制的萌生。
 
图片
网格纹鼎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商朝时敬鬼祀神,宗教活动空前发达,初步形成以“礼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周人提倡“德治”,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础,从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礼乐制度,成为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的核心。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祭祀用的九鼎八簋,显露他们僭越的心态。
 
图片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出土青铜器
春秋中期(公元前670年—前571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宫廷礼仪用青铜酒器、乐器,仪仗用青铜武器,以及传统的玉礼器,是等级制度和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礼乐文明
 
图片
四联璜玉组佩
春秋晚期(公元前570年—前476年)
 
4、看玉器工艺
 
所谓“美石为玉”,绿松石是先秦时期人们喜爱的一种玉。
 
这件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在长圆形的青铜框架里,数百片绿松石被精心镶嵌成一张头窄身宽的兽面。
 
图片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这件跽坐人形玉佩,体积还没有手掌大,由青玉制成。
 
它的这种跽坐姿势,是商代的标准坐姿模式。玉佩上的小人双手扶膝,额头宽阔,蒜头鼻,微微张嘴。
 
图片
跽坐人形玉佩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到了西周,人们制作玉饰的工艺更加成熟,构思也更巧妙,像这件玉凤,雕琢就非常精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凤鸟的喜爱和崇拜。这件玉鹿,昂首站立,鹿角耸立,夸张中带有一丝动感。

图片

看完首展聚焦夏、商、周三代,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场关于秦文化的大展啦!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上海博物馆,其他图片来自网络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