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生在6月23日的时间,关于汶川地震中被救出的“敬礼娃娃”郎铮查到自己今年的高考分数637分,四川省排名前30名。目前,他已收到了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邀请。汶川“敬礼娃娃”郎铮高考637分是什么情况时间回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川灾区的一片废墟中,时年3岁、左臂受伤被埋20余个小时的小郎铮获救。当时,他躺在一块用小木板制成的临时担架上,用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

发生在6月23日的时间,关于汶川地震中被救出的“敬礼娃娃”郎铮查到自己今年的高考分数637分,四川省排名前30名。目前,他已收到了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邀请。

汶川“敬礼娃娃”郎铮高考637分是什么情况

时间回到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北川灾区的一片废墟中,时年3岁、左臂受伤被埋20余个小时的小郎铮获救。当时,他躺在一块用小木板制成的临时担架上,用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这一幕,通过照片和影像迅速传遍全国,也成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如今,15年过去,郎铮已长大成人,并顺利参加了今年的高考。查成绩时,郎铮的爸爸妈妈有点儿小紧张。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郎铮,则显得比较淡定。当电脑上显示出成绩的那一刻,全家人都很激动,郎铮总分637。其中,语文129,数学126,英语143,文科综合239。

“跟我自己预估的分数差不多。志愿准备填报北京大学,因为我喜欢历史、国际政治,专业方向也准备填这个。”郎铮说。“考个好大学,才能不辜负那么多关心我、帮助我的人。”大学毕业后,他想从事公务员之类的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回报社会对他的关心关爱。

高考分数公布后应该怎么做

此时此刻的考生和家长要准确了解本省的高考招生政策,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这个时间安排主要就是填报志愿的时间,因为不同批次可能会有不同的填报时间。除了这些,目标院校的历年的录取数据,对院校的专业了解,这些都是考生锁定心仪院校和专业必须要做的功课。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准确了解本省今年各个批次的录取控制线,确认自己是上了哪个录取批次。二本批次是无法填报一本批次的院校的。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会公布全省的文科和理科的一分一段表,这个表格可以让你找到自己在本省的排名,还可以看到跟自己同分的学生有多少,为寻找目标院校打下基础。

高考后查成绩需要注意什么

1、牢记自己省份的查分时间

各省份的相关上应该已经公布了查分时间,考生一方面要牢记自己省份的查分时间,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仔细查看公告上的信息,比如查分时间、查分方式、对分数有疑问如何复核等,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2、查分注意错开高峰期

不少考生越接近查分时间点,就越紧张,有些家长甚至比考生还家长,为了能第一时间查到成绩,甚至一整宿没睡。在刚开始出成绩的前两个小时,查分系统肯定会出现拥挤、卡顿,可能盯着电脑或者手机不停刷新成绩就是不出来,心里却一直很紧张。其实,分数早一点晚一点查到都不会改变,如果没有阅卷失误,基本已成定局,还不如放松点,错开高峰期再去查分。

2023高考志愿填报的步骤

第一步:阅读招生计划书

在高考前,学校会发一本各个大学的所需要的录取分数以及学费,一定要仔细阅读!

第二步:罗列自己想要报考的高考志愿

根据分数,把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罗列出来,这样可以减少在网上修改志愿的次数,避免出错。

第三步:登录指定网站

打开浏览器,登录省招办官网。

第四步:输入用户名密码

用户名为高考考生准考证上14位报名数字,初始密码为自己的身份证号。填写后点击登录,进入下一个页面。

第五步:填写基本信息以及修改密码

填写住址、电话等重要信息,首次登录需要修改密码。填写信息后方可进入下一页面。

第六步:填报高考志愿

进去页面之后点击“填报志愿”,按自己的成绩选择不同的批次,进行填写。填写后最好再核对一遍,这一步尤为重要。

第七步:保存高考志愿

在填完信息后,一定要记得保存志愿,只有点击“保存”,才会存到网报系统中,没保存就相当于没有填。

第八步:查询高考志愿

在填写保存之后,可以点击“查询志愿”来查看我报考的学校,大家可以随时注意自己排名的情况,以防滑档。

第九步:修改高考志愿

考生可以在报考结束之前,可以多次登录报名网站,但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进行保存和注意自己的排名。

高考志愿填报要考虑什么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衡量,包括考生自己所在的学校类型,学校每年高考情况,自己在学校所处的位置。

给自己合理定好位,高考志愿填报的学校排好序,考生和家长要注意每年下发的《招生报考指南》、《招生简章》,并从正规渠道了解报考信息,要了解志愿学校的收费标准,结合家庭情况填报。

填报高考志愿一定要注意梯度。“志愿梯度”不但指志愿学校,也指志愿专业。就是说,不但填报的学校志愿要有梯度,填报同一学校中的专业间也应有梯度。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