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1978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只有1万人,2017年在学研究生达到264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6.2万人。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高端,处于我国金字塔教育体系的顶层,具有“精英教育”的特点,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支撑、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强劲引擎。与本科教育不同,研究生教育强调系统的学术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他们以不同的组织形式,采取不同的结合方式,注重团队合作、联合攻关,直接参与到某一科学领域的研究与探索,是知识生产、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和重要贡献者,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规模庞大的人才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1978年,全国在校研究生只有1万人,2017年在学研究生达到264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36.2万人。我国已经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培养类型多样的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种类和规模已经在全球名列前茅。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2013年以来,国家启动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措施,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时期。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是我国首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五年规划,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创新研究生培养新机制,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博士生培养应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同步发展

  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博士生招生规模却与国家科技创新需求还不适应。根据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公报,2012年我国R●D经费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后,2017年全国共投入R●D经费17606.1亿元,比2016年增长12.3%,是2012年的1.71倍,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国家科技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这期间高等学校科研经费从2012年的780.6亿元,2017年增加到1266亿元,增加了62.2%。但是,期间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主力军,2017年博士生招生规模比2012年只增加了22.6%。我国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3倍,博士毕业生数不及美国的1/3,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要求不相适应。

  20世纪后半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先后建立起博士后制度。博士后制度是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宏观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制度,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例如美国在科技创新体系中形成了完善博士后制度,吸引全世界优秀年轻科技精英,成为支撑其科学研究主要力量。而我们国家的博士后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研究还主要依赖于博士研究生群体。

  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起步较晚,教育不发达地区是在第十、十一和十二次博士学位增列工作获得了培养博士生的权利。近十年,这些地区一些省份的科技、教育、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其博士生招生指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和东部地区比较区域差别巨大,造成了中西部地区科学教育和基础研究滞后。例如,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GDP居全国第5位,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4位,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都位居全国第3位,但是在2017年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总量8.39万人中,河南省博士生招生指标只有648人,只占全国招生总规模的0.77%。如此小的博士生培养规模,严重制约了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难以支撑一亿人口规模的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

  几点建议

  首先,完善博士后制度体系,使其变为创新性研究主体力量。第二,根据国家创新性投入增加,适度扩大博士生招生规模,使其与国家科技经费投入同步增长、协调发展。第三,切实扩大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人才规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第四,建立系统而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建立完善博士生培养过程,以培养单位为主,加强学位论文质量审核,加强学校、管理部门和培养学科对学位论文抽查和监督,坚持内涵发展,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研究生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作者宋纯鹏系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