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理上说,考后的放松值得理解,但却不该是常态。“报复性放松”建立在过度紧张的基础上,如果平常的学习、备考是劳逸结合、松弛有度的,“报复性放松”的可能就不大。

  高考结束了,紧张的备考状态终于告一段落。“解放了”“终于可以放松一下”恐怕是大多数考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很多考生像脱笼的小鸟,迅速从重压之下的“紧张模式”切换到泄压后的“放松模式”。不仅考生有着强烈的放松期望,家长和教师也抱着这种想法。近日,山西朔城区某中学一名高三班主任就兑现了高一时许下的3年不去网吧,高考完包场请全班同学通宵玩的承诺。

  不少网友表示很羡慕:“酸了!别人的班主任。”不过,这一做法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报复式放松”,考后的确应该需要放松,但是不宜放纵过度。面对质疑,当事教师进行了回应。他解释说,包下网吧也是为了避免杂乱的环境,确保学生安全,而且自己全程陪伴学生,学生们在网吧里“并不是都在打游戏,其实更多的是在浏览网页、看电影”。此外,他还会组织15名学生从学校出发骑行到上海。可见,考后如何放松,这名教师有着明确的规划,着实有一套,这与“报复性放松”有着本质的区别。

  然而,每年高考过后,的确有很多毕业生选择了放纵。有些毕业生走下考场就奔赴酒吧、歌厅、网吧“疯玩”,通宵达旦;各式各样的毕业聚餐、聚会上,有些毕业生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从生理上讲,高考后考生处于疲惫期,虽然需要释放压力,但要适度,否则将导致劳累过度,引发健康和心理问题。而现实中,由于考后没有节制、缺少规划的放纵酿成的各类悲剧并不鲜见,这也是公众对考后“报复性放松”持否定态度的原因。

  从情理上说,考后的放松值得理解,但却不该是常态。“报复性放松”建立在过度紧张的基础上,如果平常的学习、备考是劳逸结合、松弛有度的,“报复性放松”的可能就不大。过度紧张的高中生活,既不利于心灵的成长,也不利于学出高效率、考出好成绩。考后如何放松是考生、家长面临的一道题,回答好这道题,答案不仅在考后,更在考前。

  考后3个月是毕业生长大成人后第一次拥有一段没有压力的闲暇时间,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向前一步是开放、自由的大学生活,退后一步则是相对封闭、紧张的高中生活。他们马上就要进入一个陌生的生活环境,体验陌生的人际关系,更为紧要的是将面对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大学的学习生活是宽松、自主的,它要求学生们调整坐标,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自己;它考验着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科学设定学习目标,正确调整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习生活。尤其是在全面强化本科教育的今天,人才培养质量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快乐的大学”一去不复返,准大学生们更要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勤学苦练,把自己锻造成才的心理准备。

  高考的结束只是告别了一个学习阶段,考后如何放松,对家长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教育问题,也在立德树人的范畴之内。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时段的,也是全链条的、全过程的,不能割裂。教师、家长以及社会都要加强引导,要有清晰而明确的目标意识以及更强的规划和设计意识。如此才能在放松中实现教育目标,才能引导毕业生们做自己时间的主人,做好学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兴趣爱好、了解社会增强实践能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合理规划生活的引路人,才能引领毕业生们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并为大学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