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浙江、上海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后,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省市开启新一轮改革试点。新高考在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考试形式和内容、考试科目设置和招生录取机制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创新设计。

  继浙江、上海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后,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省市开启新一轮改革试点。新高考在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考试形式和内容、考试科目设置和招生录取机制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创新设计,这促使普通高中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和管理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刻变革。在实践层面,学校推进新高考,也遭遇了一系列亟待破解的资源配置问题。

  根据6省市公布的新高考方案,可以看出,由新高考改革所引发的普通高中资源配置问题,主要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由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所引发的资源配置问题。新高考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职业发展取向和报考高校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等级性考试科目。“6选3”的科目选择方式给学生提供了20种组合,凸显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与此相适应,学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就成为必然。由此引发的资源配置问题包括:(1)学校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教师的需求情况和实际配置情况;(2)学科功能教室、教学实验设备、电教器材等教学资源的需求情况和实际配置情况;(3)因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工作量上的差异,而产生的教师绩效工资重新配置情况。

  二是由取消文理分科、高校选考科目设置和普通高中学生高考科目的选择与组合所引发的资源配置问题。由于新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高校必须分专业(类)或学科门类提出较为合理的选考科目要求,以作为普通高中学生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开展生涯规划和报考专业与院校的重要参考依据。由此引发的资源配置问题包括:(1)生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情况;(2)生涯规划导师的配置情况;(3)学生选择的等级性考试科目在三年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投入上的分配情况。

  三是由综合素质评价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发挥“参考”作用所引发的资源配置问题。新高考探索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即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此引发的资源配置问题包括:(1)为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强化学生参加“综评招生”中的优势,学校开设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校特色课程(或特色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情况;(2)服务于学生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与实践等活动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情况;(3)普通高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网络管理平台的情况。

  如果从“配置主体”角度来说,普通高中的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普通高中的资源配置,二是普通高中自身的资源配置。普通高中解决新高考所引发的资源配置问题,在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资源保障之外,根本在于普通高中提高自身“挖潜”和创造条件的能力。

  普通高中学校应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选课走班、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及编排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丰富学校课程资源;要适应新高考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团队化建设,建立选课走班教学核心团队,生涯规划指导团队,学生导师团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课程、校本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研发团队,选修课授课团队等,以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扩大课程选择范围,完善课程结构,让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这一新高考理念真正落地。

  (作者张军凤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