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动著千万家长和考生的心,200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教育部日前表示,高考网上咨询周第二阶段于6月10日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启动,近2300所高校的招办老师将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从此次高考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

牵动著千万家长和考生的心,200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教育部日前表示,高考网上咨询周第二阶段于6月10日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启动,近2300所高校的招办老师将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从此次高考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不难看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已经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历经几年,已逐渐走出摸索阶段,基础网络设施基本到位,管理、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应用已经在搭建好的基础网络平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

信息化高考应用多项高科技

2008年高考中一个鲜明的现像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令高考与往年不同,更现代也更先进。从招生咨询、填报志愿,到考点巡考、阅卷、查询成绩和录取信息,在传统的方式上引入了大量的电子和信息工具,给考生、学校带来了很大便利性。

全国招生咨询统一平台于5月27日开通。由全国招考网站行业协作会联合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10余省教育厅招生网站构筑,为考生免费提供高效集中的一站式招生咨询服务。我国目前有2000余所高校和2400多个专业,高招信息的不对称性成为考生填报志愿时最头痛的问题。随著考生咨询需求逐年加大,而常规的地面咨询受地域限制,电话咨询受时段限制,网上咨询逐渐受到考生青睐。此外,各省(区市)招生政策不尽相同,高校面对多省(区市)的答疑往往力不从心,各省(区市)招生网站以一省(区市)之力难以吸引在本省(区市)招生的所有院校开展咨询。此次由10余个省级官方高招网站共同构筑的统一平台整合了资源,实现了考生咨询和招生院校答疑的“双集中”。通过参与平台的省级招生网站,考生就可按照省份、批次查找在本省(区市)招生所有高校发布的信息。

网上报名在全国启动。北京、内蒙古、上海、湖南等,甚至有部分省份已经完全取代传统报名方式。这种填报志愿方式增加了报考信息透明度,不仅可让考生知道自己所报志愿,还可了解到同一院校报考人数。考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可随时查询本人高考成绩在所报院校报考人数中的排名,通过对比该校招生计划可以准确地判断是否需要修改志愿。

多项举措维持考场秩序,网上巡考在多省(区市)高考中普遍采用。如,河北省市两级指挥中心和全省所有试卷保密室将与国家联网,可实现网上巡查、网上指挥、视频会议等功能,全省2万个高考考场有400个将可实现网上巡查。为严打和杜绝使用无线通信工具作弊现像,高考前,各部门派出专门人员对周边异常无线信号进行监控,对在未经批准的频率上监测到的疑似信号立即予以阻断,一旦发现利用通信工具组织集体舞弊的犯罪分子迅速查处。除手机屏蔽设备外,各考点还配备安装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在考点内巡视监测。广东省也采用了无线电监测车严密监听谨防作弊,一是建立考场电子监控系统,全省300多个考场2万多间教室均建立了电子监控系统,全部实现对考试过程的实时网上远程监控。二是各地无线电管理部门将派出无线电监测车对无线电专项电磁环境进行严密监听、监测和巡查,加强对考场周边非法无线电信号的监测,公安机关将加强对安装非法发射、接收装置的车辆及人员的打击和处罚,防范和打击非法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等行为。北京为保证考场安全,在所有考点和考场启用了电子眼远程巡查监考,电子眼“关照”的范围不仅是高考考场和考点内的重点区域,还包括考点学校门口和周边的一举一动。

高考答题卡首次采用条形码,即以往需要考生填涂在答题卡上的姓名、考生号,今年将统一打印在条形码上,由考生核对无误后粘贴在答题卡的左上角的“条形码粘贴处”栏框内。粘贴条形码的做法以往在国内部分大型考试也采用过,而在高考中今年还是第一次使用。

此外,高考期间,为了防止考点周边环境对考场的影响,北京海淀区招考中心联合各电信运营商对进入考点周边的人们发送短信,提醒“此处正在高考,请自觉维护考点周边环境,不要大声喧哗、不要鸣笛”。相比传统的发布方式,在特定地区发送短信,这种手段更加人性化,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适合的环境中将消息传递到受众人群中,而且,还能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服务。

数字化校园力推网络化教育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加速完善校园网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 技术结合,将会给人们带一个感觉强烈的虚拟学习世界。此外,还涌现了许多其他新的教育模式,如手机网校、宽带视频网校、电话远程教学等,而且各电信运营商已经联合各地学校开展校信通、家校通等服务模式。

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正努力改观。与高度信息化不协调的是,大量宝贵的留存于纸质文档上的或未经信息化处理的教育教学资源无法很好地整合利用起来,而是成了一个个零散的彼此孤立的信息。如教育界大量宝贵的资源,教师的教案、试卷集、教学磁带、录像带等分散零乱,缺乏系统性和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这也是教育信息化的薄弱环节。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信息时代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由于电子化网络化开发的节奏跟不上,导致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地为人所用,不利于保存、传递、共享。基于此现像,为加强信息共享,原国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旨在“完善政务信息共享制度”、“加快以传统载体保存的公文、档案、资料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支持和鼓励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促进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的有序发展”等工作。

此外,电子教室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应用,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引入了多媒体、远程可视讲堂等形式,一改传统单一的老师讲授形式,通过图文声情并茂的教学形式,令课堂更加生动形像,增加了互动性,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

中国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
中国教育信息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