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九届“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季在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美术馆、虎溪公社,以及黄桷坪校区重庆当代美术馆同时开启,万余件毕业作品立体呈现了2023届毕业生的创作面貌与青春风采。四川美术学院自2005年开始率先开展了“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活动。通过十八年的不懈努力,“开放的六月”从一个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环节,发展成为艺术院校面向社会的自我呈现,更蝶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近日,第十九届“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季在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美术馆、虎溪公社,以及黄桷坪校区重庆当代美术馆同时开启,万余件毕业作品立体呈现了2023届毕业生的创作面貌与青春风采。
四川美术学院自2005年开始率先开展了“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活动。通过十八年的不懈努力,“开放的六月”从一个本科人才培养教学环节,发展成为艺术院校面向社会的自我呈现,更蝶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盛宴。在每年的毕业生作品展基础上,学校与政府、企业联动,共同策划举办系列活动,让毕业展深度触及社会和市场,搭建起了文化艺术展示、交流、体验、鉴赏、消费的平台,成为了重庆一张闪亮的艺术文化名片。
2018年以来,“开放的六月”全面拓展为“重庆艺术大市场”。“重庆艺术大市场”是在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指导下,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共同建设的重大文化项目。“重庆艺术大市场”为社会提供了一个艺术品交易的资源平台,不仅丰富了重庆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也引起了教育界、艺术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毕业展览,是感受艺术院校青年学子精气神的最佳窗口。本届毕业展上,川美2023届毕业生用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多元艺术表达,既弘扬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民族精神,也传递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中国”建设中艺术赋能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的中国画作品基于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以工笔、写意及兼工带写的创作形式赓续传统;书法作品以古典印风为基,形式各异、别具匠心,如《印墙·中国精神组印》作品,其印文从中国传统经典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精选,在传承、发扬中汲取力量。
造型艺术学院注重观念创新和语言拓展,突出“选题”的独特视角与个人思考,鼓励毕业生以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中国、对世界的理解。一件件油画、版画、雕塑作品,以结合个体生命体验的、与时代同行的独特洞见链接社会现实,赋予作品深刻的人文魅力,以多角度的主题意涵、多样化的媒材应用演绎了个性化的艺术表达。
艺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以校本课程、STEAM课程、微课、绘本等多样形式介入到学校美育、社区美育、艺术疗愈等领域。水彩画单元的作品以其对水性材料艺术本体的探究,在艺术的传承与开拓中,传递出艺术之美、创新之美。而综合艺术专业方向的毕业展览以“访、作、研、展”四步为路径进驻乡村、观察乡村、参与乡村、表现乡村,并在重庆图书馆、璧山天池村设立分展场。
设计学院的毕业设计围绕“绿色设计、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数智生活、生命安全”五大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作品选题贴近现实,面向社会热点议题;贴近生活,呈现人类美好未来;贴近群众,反映青年学子的同理心、责任感和价值观,以有宜、有度、有效的实践,探索新的理念、范式与路径,呈现设计的多元价值与内涵。
实验艺术学院作为新兴艺术领域的探索者,以“艺术探索、挑战和变革的力量”开展毕业创作,从互动装置、影像到沉浸式游戏作品,毕业生突破艺术界限,创造出既具审美价值同时又发人深省的作品。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围绕“在地新改变”,聚焦西部“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和“艺术设计助力乡村振兴”等现实问题,以实际项目为依托,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培养毕业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影视动画学院的作品选题聚焦“善文化影视文化”“科普数字文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五大主题板块,通过声画、动静、平面与立体结合等表现方式,呈现出一个缤纷的艺术世界。
公共艺术学院的毕业作品涵盖两大主题板块。一是聚焦重庆城市品质提升,思考在快速城市化和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从艺术化的视角参与城市建设;二是呈现人民美好生活,为助力城市生活品质提升提供了传承艺术创造的壁画艺术、展现绿色设计与时尚设计的陈设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的绘本创作等多元样本。
“个性化培养特色工作室”共有5个工作室18名本科毕业生参展,涉及木刻、具象油画、具象雕塑、陶艺、数字艺术等多个方向,他们的作品类型丰富、个性鲜明,反映了各个工作室不同的创作方法与艺术风貌。
此外,本次展览期间,四川美术学院还举办了“‘美术馆之夜’公共美育周”特别活动。围绕“艺术点亮城市,数字赋能艺术”这一主题,共设置了“跨界视觉秀”“美术馆夜场公众日”“美育公开课”三个板块的内容。除展厅陈列的毕业作品外,观众还可在“开放的六月”期间参与由川美9个二级学院轮值举办的“特色主题日”活动,紧密结合各二级学院的专业特点,从促进学校、学生与社会深度交融的角度出发,有的打造艺术展演,有的推出公教活动,有的开展毕业生学术交流与推介,旨在为同学们的就业之路保驾护航。
“新时代的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既尊重个性、独创,也注重共性、协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介绍,近年来,四川美术学院着力开展“有组织的人才自主培养”,全校本科专业在100%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形成“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的整体发展格局。在学校确立“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艺术人才”总体培养目标下,各专业群基于自身特性凝练培养共性,形成专业群的毕业教学核心理念。如美术类专业聚焦主流题材,塑造具有艺术家潜质的创作人才;设计类专业聚焦社会主题,磨砺响应时代之问的人民设计师;动画类专业聚焦数字产业,锤炼融入动画全产业链的创新人才……以上理念所具有的服务于时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产业的特点,在各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中,以及毕业创作的选题、实施及最终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荣池,通讯员 李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美术馆之夜”现场的现代舞《believer》表演
《故乡的梦》(油画)熊志翔
《何人斯》(油画)康洛伽
《祥芝码头》(油画)李加超
《结庐澜岚》(中国画)赵偲伽
《阳和启蛰》(中国画)杨英杰
《暗香凭栏》(中国画)陈永蓉
《山城行者》(视觉传达)王坤
《层田叠榭·望野》(建筑设计)崔心忱
《请保持微笑》(陶瓷)邱威尔
《1877年秋》(雕塑)赵国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