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部简报〔2022〕第28期  天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卓越工程师培养作为发展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式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管理和教育共同体构建,积极探索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努力走好战略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教育部简报〔2022〕第28期

  天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卓越工程师培养作为发展重点,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式课程改革、教学质量管理和教育共同体构建,积极探索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努力走好战略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以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为重点,持续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以“新的工科专业”和“工科的新要求”为着力点,通过交叉科研平台、交叉研究领域、交叉导师团队、交叉生源和交叉知识“五维并举”,构建学校、学院、专业三级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工程教育组织模式创新变革。建设求是学部,汇聚机械学院、精仪学院、自动化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优势资源,建立跨学院、多学科、开放办学的校级引导性平台——“未来智能机器与系统平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新工科建设浓厚氛围。聚焦关键核心领域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优势学科专业特点,差异化、梯度式建设“智慧流程工业与产品工程”“智能机械大类新工科培养平台”“智慧水利人才培养平台”等19个跨学科人才培养平台,推动传统工科专业优化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研制和课堂教学,支持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实训,深入了解前沿技术研发、应用与改进,切实增强人才培养供需匹配度。

  以项目式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教育教学设计。将项目式教学贯穿新工科教育始终,推动“通识+专业+双创”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设立《设计思维》等14个项目式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建设10个教学改革建设点,累计培育课程140余门,着力打造项目式教学改革课程库,引导教师将课程核心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创新创业、团队合作等能力素质。建设《设计与建造》等11项新工科教材、《现代工程图学》等9项项目式课程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师项目式教学能力水平。组织开展“新工科项目式课程设计大赛”,搭建教师说课、课堂观摩、培训研讨、案例分析等交流合作平台。优化学生毕业设计,推动项目式课程体系落地落实,2021年支持5个学院、21名本科生、15位指导教师,围绕“天津大学智慧校园海陆空智能无人系统安全巡查平台”项目开展跨学科的协同合作;2022年立项18个跨学科新工科毕业设计项目群,121名教师、172名学生参与,推动用项目成果检验课程改革成效。

  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为目标,持续固化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作为持续加强和改进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撑,以ISO9000质量体系为参照,科学制定质量目标、方针和标准,积极推动质量文化建设。聚焦卓越工程师核心素养,制定涵盖身心素质、品德、能力、知识四个维度、28个要素的“未来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21个本科专业、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行书院制管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导师组”制培养模式,建立由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辅导员、高年级学生等组成的导师组,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学业督导、创业辅导、心理疏导等。实施“基于ISO9000标准的教学质量体系提升”项目,采用“策划—实施—测量—改进”循环方法,研制包括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等在内的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以教育共同体构建为依托,持续深化工程教育合作。强化与国内外高校新工科研究队伍和实践团队的交流研讨,不断深化新工科建设理论研究与育人实践共识。围绕工程教育改革,携手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共同发布《新工科教育质量宣言》,打造新工科教育人才培养共同体,不断提升新工科教育影响力和辐射力。依托天津大学新工科教育中心、天津市新工科教育联盟、天津市新工科教育研究院、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等,构建“学校—天津—全国—世界”四级合作交流平台,系统开展新工科理论研究、师资培训交流、人才培养标准研制等。梳理总结新工科建设经验方法,编纂出版《新工科教育》《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优秀项目案例集》《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新范式——新工科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天大经验”》等著作,进一步推动新工科建设成果共享共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