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坚持“新闻+政务+服务+育人”的教育融媒体定位,积极探索运行新机制、新体系、新模式、新技术,打造全媒体传播生态,切实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热点回应和舆论引导等工作,形成强大的传播效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河南省教育厅坚持“新闻+政务+服务+育人”的教育融媒体定位,积极探索运行新机制、新体系、新模式、新技术,打造全媒体传播生态,切实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热点回应和舆论引导等工作,形成强大的传播效力,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抓好统筹推进,增强运行体系性。加强新闻办统筹,构建政务公开办、新闻中心、融媒体策划采编和运营中心、舆情监测中心、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图片影像中心、新媒体联盟“七位一体”的教育政务融媒体运行体系。出台《新媒体岗位职责流程和岗位人员工作要求》《教育政务微信管理暂行办法》《教育系统新媒体联盟运行办法》等,建立健全新媒体选题策划和沟通机制,确保新媒体建设工作科学、有效、准确、有序展开。建立新闻中心抓统筹,采编中心、运营中心抓细化,新媒体联盟、试点基地、创作基地等抓落实的“一体两翼多点”运营策划执行体系,确定每月一个榜单、每年一本白皮书、每年一场会议的考核评价体系。

  内部纵向联动,增强策划生动性。做好策划设计,打造以新闻中心为中枢的决策机构,针对每日策划,实行全部门参与,舆情、信息报送、文件运转等各块信息打通使用,集中优化整合策划内容。建立编前会制度,确定当天、本周、本月主题策划方案。做好文案细化,组建融媒体采编中心和运营中心,承担原创素材的集合发布,对每天、每周、每月选题素材进行编辑制作,实现主题策划宣传的系统性。做好具体执行,建立覆盖全省高校和省辖市的教育系统信息员队伍和新媒体工作者队伍,挖潜教育政务公开办、舆情监测中心、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图片影像中心等资源,遴选首批20家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10个融媒体创作基地,充分利用高校和地市资源,发挥矩阵力量,持续征集基层一线的生动素材。依托高校美术设计、编导等专业力量,进行深度原创制作。2020年疫情期间,紧扣教育热点话题,服务不同师生群体,通过系统联动组织发布相关主题策划50余期。

  外部横向联通,增强工作集成性。通过内联外通,统筹各方面信息资源,实现内容生产一体化、资源平台集聚化、传播效果最优化。与网宣部门联动,围绕疫情期间重大主题宣传,做好舆论引导、舆情监测、融媒传播发布等工作,达到聚力宣传的效果。与新闻媒体联动,联合新闻媒体专业力量共同组织、共同策划、共同发布,定期整合教育系统信息与新闻媒体共享。与政事企联动,会同团委、卫健、消防、普法等政府部门,做好卫生健康、安全、法治等方面的宣传。与医院、有关高校联动,做好健康普及、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宣传。与相关企业联动,做好漫画设计、航拍、公益赞助等方面的活动策划。

  推进网络思政,增强育人实效性。疫情期间,合理布局教育系统新媒体矩阵,加快融媒体系统建设,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利用图文、短视频、直播等传播手段,传播网络育人作品,实现育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整合协同网络育人元素和校园育人资源,通过“云思政”形式,把思政育人的优势转化为战“疫”力量。通过“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进行分众化采编和深度内容文创,多屏分发、组合传播,使网络思政育人更接地气、更加精准,真正实现入眼入脑入心。以互联网思维用好“网言网语”,从“权威范式”向“对话范式”转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国情怀,加入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作为案例,增加国情国史的故事性、社会热点的说理性。

  创新政务服务,增强数据共享度。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推进“一网通办”在线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将网上便民服务大厅移动端接入微信公众平台菜单栏,将网上便民服务大厅数据与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系统打通,76项本级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2020年办件量达13.5万件,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