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厅发布了《浙江省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我省首次对各学段、各学科领域教材作系统设计,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

  日前,省教育厅发布了《浙江省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我省首次对各学段、各学科领域教材作系统设计,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

  按照《行动计划》,今后3年,我省将着眼于教育系统内部,着眼于为新时期浙江教材建设“打基础”,着力在管理体制、教材开发、人才队伍、研究平台、保障措施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省级统筹、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的教材管理制度,由省教育厅牵头统筹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教材工作,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本地区普通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教材管理和建设工作,高校党委(党组)严格落实教材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同时,还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教材建设制度体系,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出台浙江省中小学、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境外教材等四个管理实施细则,提高教材管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健全教材目录制度,强化审核机制,建立教材监测反馈制度,对大中小学教材实行周期性检测与反馈。

  “教材好,教才好。教材是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要开发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大中小学优秀地方课程教材,3年内遴选推广300册浙派精品教材。”省教育厅教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教材建设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强大的研究力量做支撑。目前我省这块工作相对较弱,有关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因此接下来,要整合各个部门相关力量,共同做好我省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选用、规划等。

  按照《行动计划》,我省将支持打造30个省级教材编写优秀团队,培养培训200名水平较高的编审专家,建立各级各类教材审核专家库。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钱旭升表示,组建教材编写优秀团队和建立教材审核专家库两者相辅相成,教材专家审核库的专家来自全省大中小学、教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等单位。他们熟悉课程教材建设和一线教师的需求,可以为我省教材建设做好规划、审核、选用等宏观工作,而高质量教材的编写离不开优秀的编写团队,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为浙江教育发展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行动计划》提出要组织相关部门、行业企业专家、中高职学校共同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材建设,根据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编一批培养紧缺人才急需的专业课教材,推出一批校企合作开发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立动态化、立体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体系。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主任崔陵说,职业教育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建设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需求的教材。

  按照《行动计划》,我省还将扶持建成30个省级教材建设研究中心(基地)。崔陵表示,教材建设研究中心(基地),汇聚学校、行业、企业等各方专家,这对于全省教材建设尤其是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意义重大。一直以来,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者主要是一线教师,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教材内容无法紧跟行业需求,依托研究中心专家力量,可以编写出更加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开发集政策发布、教材送审审核、专家库、教材研究资源库、学校选用教材统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教材建设与管理系统,切实提高我省教材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建立重大项目孵化机制,重点对“红船精神”等红色资源进教材、初中综合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新形态教材开发等教材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持续、深入研究,并择优培育一批国家级课程教材建设重点研究项目。

  此外,我省将不断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教材建设经费,加大对教材建设的投入力度,用于支持省级规划教材开发、编审人员培训、浙派精品教材遴选推广、省级研究中心(基地)建设等。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