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门出台了《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前不久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把“推进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纳入“重要窗口”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我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专门出台了《浙江省学前教育条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前不久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把“推进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纳入“重要窗口”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比群众的期盼,“入好公办园难”“入好民办园贵”和城镇“挤公办”、农村“低小散”等现象,依然困扰着一些家庭。
省政协和政协委员一直关注学前教育这一民生问题。今年4月以来,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和教育界委员先后赴衢州、台州、湖州等地进行深入调研,7月2日又召开民生协商论坛,围绕“加快发展我省学前教育”协商议政。
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我省学前教育供给侧问题日益显现。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2020年适龄入园儿童由原来每年1万名增加到1.35万名,净增35%,需要新增120个班才能容纳。
与义务教育相比,学前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和公办民办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公办园依然是绝大多数家长的首选,但目前公办园数量难以满足需求。”省政协教科卫体委调研发现,目前全省还有近千所幼儿园没有上等级,一、二级幼儿园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农村地区数量偏少。
省政协委员毛伟民表示,旧城改造要将配套建设幼儿园纳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充分保障配套幼儿园建设需要。他建议,可充分利用腾退搬迁的空置厂房、商业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创办幼儿园,解决老城区幼儿园布局不均衡问题。
一边是“城市挤”,一边是“农村弱”。“要扶持发展农村幼儿园,对经济薄弱乡镇幼儿园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偏远山区、海岛等区域公办园或教学点建设。”省政协委员吴振宇建议,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优化调整幼儿园布局,构建覆盖城乡的高质量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师资水平办园质量
硬件设施易建,好师资难求。省政协委员颜瑶卿是杭州市胜利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带头人,从事学前教育实践多年。“部分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依然存在,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专业性不够,不能把握儿童的年龄特点。”她认为,应提高幼儿教师福利待遇、职称与荣誉晋升渠道,把优秀人才吸引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来。
2018年,省教育厅在全省设立了103所“安吉游戏”实践园。“安吉游戏”通过放手让孩子玩,把游戏权利还给孩子,已成为浙江学前教育的一张名片。
但安吉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学琴发现,在推广过程中,教师素质的不匹配成为一大问题。“‘安吉游戏’从传统的关注教师唱、跳、画等技能,转向了提升教师观察、理解、回应儿童能力;从按照备课讲述式的教学,转向儿童在前、老师在后、依学而教。原有的一些培训跟不上改革的要求。”
学前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非编教师数量多,师资流动性较大,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我省幼儿教师队伍面临数量和质量的双重困境。”来自台州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省政协委员徐美珍建议,完善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和职后培养体系,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管理,提高职前教师教育质量,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在职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省政协委员孔德兰则建议,多渠道提高非编教师收入,开展非编教师专项培训,增加非编教师评奖晋级机会,可对教龄时间长、教学成效突出的非编教师在政策导向上作一定倾斜。
相比城镇,农村学前教育更缺乏稳定和高素质的教师资源。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王群芬建议,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农村、边远地区长期从教的幼儿教师,在工资福利、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进一步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构建更完善的保障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幼儿园延期开学,其间没有保教费收入,但教职工的基本工资、社保、房租、基础能耗等各项费用仍需照常支出,这对民办幼儿园尤其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建议,在经费保障方面,要拓宽补助渠道,继续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同时,以提供普惠性服务为标准,抓紧出台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指导意见。
调研中发现,我省仍有一些地方财政对学前教育投入偏低,这与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界别群众代表徐旭卿建议,增加省级奖补资金投入,发挥省级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加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额度,推进地方财政配套跟进。针对当前阶段性困难,分批、分阶段、分层推进,缓解扎堆入学等短期矛盾。
会上,一个个话题不时引发互动。出席会议的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回应了委员和界别群众的关切,齐心谋划补齐学前教育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