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5月22日举办中小学健康安全工作座谈会,邀请中小学校、教育部门、高校代表,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出谋划策。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5月22日举办中小学健康安全工作座谈会,邀请中小学校、教育部门、高校代表,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出谋划策。

  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据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占85.3%,欠佳的占8.8%, 问题严重的占5.9%。其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分别占89.4%、81.8%、83.6%,问题严重的分别占3.4%、7.7%、7.6%。

  “这表明江苏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在三个学段中较为突出。”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南京“陶老师”工作站负责人任其平介绍,进一步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值得关注。

  “亲子冲突成为疫情期间最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任其平说,从“陶老师”工作站热线情况来看,2月份、3月份、4月份来电量分别是302例、384例、503例; 5月份截至20日,来电量已经达到790例,“这些数据表明,疫情期间,江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动态变化较大。”

  需要警惕的是,今年以来,“陶老师”工作站接到的求助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亲子冲突、躯体与心理行为障碍和电子产品依赖等方面。“春季、考试季节和特殊封闭的时间节点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任其平说,学校、家庭和社会更需关注特殊时期的学生。

  爱和规则是教育孩子两大法宝

  座谈会上,专家指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还有不少短板需要补齐。

  “一些心理健康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专业性不强,实战经验不足。”丹阳市教育局局长张文华坦言,除了教师专业性有待提高,省课程计划中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时也没有明确要求,很多学校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课、团队活动等糅合在一起,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零散,缺乏系统性。

  南京宁海中学校长、省心理教育课程基地负责人司徒香福说,不少家长发现不了孩子的心理问题,或忽视问题,或不知道如何帮助;甚至有些家长会把焦虑恐惧情绪转嫁给孩子。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更需家校协同合作。“作为江苏省心理教育课程基地,我校的经验是建立家长心理教育安全积分卡,强调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改善亲子关系,让家长深深懂得,爱和规则是教育孩子的两大法宝。”

  针对疫情期间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南京市鼓楼区提出“返校复学心理支持4+6工程”。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侯正永介绍,疫情发生后,该区立即面向全区学生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安排心理活动课、跟踪辅导重点学生、开展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和校级领导研训活动,还给家长发放“致全体家长的一封信”,开展家长学校云培训。

  此外,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委会也迅速发起“心理防疫”活动,建立心理救援服务团队,线上服务江苏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亟待明确标准

  参加座谈会的中小学校、教育部门、高校代表围绕机制建设、平台搭建、队伍建设、家校合作等方面,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及政策建议。

  “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不专业,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又太专业,走向了两个极端。”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科所所长夏心军表示,需要对现有专职心理健康老师进行培训,让老师清楚自己的定位,江苏省教科院也可出台相关职业标准。

  “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可以预判。”南京市教科所心理科研员、博士林静说,要关注学生的日常情绪、语言线索、家庭变故、重要生活事件等,如果能抓住这些风险点提前干预,会取得很好的疏导效果。

  疫情可能带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次生灾害。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桑志芹指出,“疫情期间,中小学生长时间在家,不能和小伙伴交流,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复学后,老师和家长要及时关注学生情绪并积极干预;学校可开设生命教育课,正确引导学生。”

  任其平认为,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要紧贴学生需要,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学习焦虑、挫折环境和情绪管理等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