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广大师生的“心理免疫力”,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甘肃省教育系统多措并举为师生和人民群众提供防疫期间心理支持和援助服务,凝聚起人文关怀的强大暖流。

  配置专业心理教师队伍、开通线上“疫情防控”专栏、一对一提供心理咨询……积极的心理状态是抗击疫情的重要保障。为了增强广大师生的“心理免疫力”,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甘肃省教育系统多措并举为师生和人民群众提供防疫期间心理支持和援助服务,凝聚起人文关怀的强大暖流。

  速度:教育系统及时行动

  迅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服务社会,是甘肃教育系统提供疫情心理支持和援助服务的第一大举措。

  疫情发生后,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心理支持和网络服务的通知》,委托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儿童青少年健康指导中心”在第一时间迅速组建含呼吸内科学、传染病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专业20多人专家团队,从2月1日起,为全省干部群众、广大师生、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抚慰等心理健康志愿服务。

  在线咨询暖心上线的同时,省教育厅开通网络咨询服务,在“甘肃教育”微信公众号设置“疫情防控”栏目,邀请专家详细解答,为人民群众送上“心理处方”。

  “为全省广大民众提供疫情心理危机干预,是志愿团队义不容辞的责任。”甘肃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理事、省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队长杨静介绍,我们以甘肃省儿童青少年健康指导中心、甘肃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为总站,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兰州分站,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时为全省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杨静表示,在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中,应引导公众转换视角,更深层次认知、理解、思考职业规章制度、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特别是要教会青少年增强自身社会功能属性,健全他们的人格。

  1月28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充分发挥高校专业资源优势,提高站位、立即行动、主动作为,立足本地实际,广泛整合资源,面向广大高校师生和人民群众开展疫情相关的心理支持和援助服务。

  甘肃各高校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依托高校心理学、社会工作、公共卫生等学科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机构的专业人员,及时开通热线电话、QQ语音、微信、网络视频等服务平台,为师生、家长、广大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建立心理支持和援助的通道。

  按照“师生到哪里、管理和服务跟踪到哪里”的要求,西北师范大学建立师生流动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组成一支 33 人的疫情心理支持专业团队,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为全体师生校友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

  西北民族大学面向社会提供“新冠肺炎”线上咨询服务,抽调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影像科、检验科等科室骨干医生组成专家组,在线为患者提供专业咨询;开通新冠肺炎疫情免费心理咨询热线,缓解疫情期间产生的心理困扰。

  在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由六位党员教师组成专业女子心理援助服务队每天都会准时上岗。教师吴彩霞每天都要接听学生的热线电话、QQ语音电话,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吴彩霞告诉记者,学院女子心理援助服务队有4位教师为二胎妈妈,她们不仅要照顾好家人和孩子,同时还要守在手机旁咨询值班,以具体的行动来引导学生度过这段难熬的“非常假期”。

  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还充分发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编发心理健康知识,从疫情防护知识、合理认知、情绪调适、自我管理、寻求支持等方面提出一些心理调适方法和建议,引导师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获得心灵成长。

  温度:心理疏导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

  “您好,我是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红烛先锋’心理志愿者高老师,您是我们甘肃籍的武汉在校大学生,我们温馨提示您,面对此次疫情,能够科学防范,积极应对,树立信心。困难和问题是暂时的,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共度难关!”

  近日,家住兰州市西固区的学生小王接到了这样一个暖心的电话,让她日渐紧张的心情顿时舒朗了很多。小王是西固区在武汉工程科技大学在读的一名大学生,眼看着开学的日子马上临近,难免出现了焦虑和不安。经过志愿者一番疏导,小王的心平静了许多。

  针对疫情爆发的特殊性,西固区教育局成立了由19名专业教师组成的西固区教育局党员战“疫”先锋队,从1月31日至2月19日不间断开展心理关爱和心理辅导工作。

  在我省,还有很多像小王这样在武汉读书的甘肃籍学生接到这样暖心的电话。在张掖市民乐县,在湖北中医药大学读书的大一学生刘玉娇从武汉回来后,就由民乐县教育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张耀国“一对一”暖心跟踪监测。每天,张耀国都会通过电话和刘玉娇来个“云”见面,了解刘玉娇及家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并及时上报信息库,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这个寒假,对于大学生来说注定特殊。

  除了在湖北读书的甘肃籍学生能够通过不同方式接受心理辅导,在我省高校,有一群留校大学生,他们因为学习、科研等原因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面对全国正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我省各高校积极应对,想方设法守护留校学生身心安全。

  在甘肃中医药大学,这个寒假有7名假期留校学生住在五里铺校内学生公寓中。在学校的每一天,他们不仅能在食堂享受到可口的饭菜,还享受到专业心理教师的温暖问候。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分别给7名同学打电话关心他们的内心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良好建议。7名同学纷纷表示身心状态良好,得到学校领导和很多部门老师的关心感到很温暖。

  来自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胡晓敏时时刻刻关注着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做好学生心中的暖心姐姐。疫情发生后,她每天依托QQ、微信、电话等线上媒介,开始“一对一、点对点”的学生健康状况全面排摸,直到确认完32个“孩子”都健康无恙,没有相关接触史,她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

  “病毒可以被物理隔离,但恐慌情绪不会。”胡晓敏告诉记者,恐慌透过手机、电脑屏幕,比病毒更快地穿透人心。如果因为关注疫情导致负面情绪加重无法排解、出现恐慌心理等情况超过一周以上,就需要及时获得心理干预,以缓解压力,降低负面情绪。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甘肃教育系统迅速行动起来,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师生加强心理防护,守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用专业的心理疏导让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

  深度:心理干预应从应急状态走向常态化

  近日,国家卫健委要求各个省份在原来已经有的心理热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多部门、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例如教育、民政、社会组织的心理援助热线,加强对这些热线人员的培训和督导,积极地为公众提供规范化的心理援助服务。

  这些天,张掖市甘州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会秘书长、甘州中学教师刘玉玲十分忙碌。从2月2日起至今,刘玉玲接待心理咨询个案就有28个,同时还承担着甘州区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小组的组织、协调和线上召集等工作,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忙到深夜。

  “就我们目前已经完成的心理支持服务而言,人数最多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大概占到70%以上,其次是普通民众。”刘玉玲告诉记者,她主要是采用微信、QQ的方式来解决疫情期间居家孩子及家长的情绪问题,问题较多的是面临中高考的学生和家长,往往由于压力过大,或者由于线上学习的不适应就会带来其他的连锁反应。

  刘玉玲认为,一般来说,30分钟足以解决来话者的问题,但也存在某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对方情绪特别激动,那就可能需要稍微延长一点时间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和‘包扎’。还有的时候,对方可能会接连打来两次电话,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我们每次在热线电话和网络辅导完成之后,都会为当前时间段工作的心理咨询老师们提供及时的督导,用以了解其整体状况。一般来说,无论是电话热线辅导还是网络心理辅导,在结束后对方情绪都会得到一定好转,来话者也会口头上对咨询师表达感谢。我认为这样的紧急心理援助对人们是有一定帮助的。”刘玉玲说。

  可是随着咨询人数逐渐增加,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这是全新建立的一个项目,所以可能多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像有些地区,咨询师都是以志愿者形式参与进来的,在春节假期期间,大家的热情都非常高,但是随着疫情还在持续,有一些志愿者已经陆续开始上班了,人手就会相对减少。对于志愿者来说,每一次提供心理辅导服务时,他们都会付出很大心力去与对方沟通,他们也会因为情感的卷入有一定的无力感和疲惫感,如何能让这样的心理辅导服务长时间延续下去,这是今后需要进行着重考虑的问题。”刘玉玲说,目前开设的热线电话和网络辅导,其定位是紧急心理援助项目,并非长期心理咨询服务。长期心理咨询能够和来访者探讨更多更深刻的议题,但是紧急心理援助的定位并没有包含这些内容,所以虽然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有一些效果,但这种效果可能是暂时、局部的,对于有些来话者而言,后续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心理干预过程,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现在正积极策划。

  刘玉玲希望心理健康课程能够真正进入学生的课表中,并使用专门的教材,用专门的课时让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来授课。

  疫情当前,教育系统心理援助热线铺天盖地,让师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心理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但同时让人担忧的是,这样的一涌而上会不会再次发生“5.12”地震时因个别心理工作者缺少专业伦理和专业规范导致心理援助“帮倒忙”“添乱”的情况?

  疫情发生以来,陇原名师靳元心理健康工作室公众号上给中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心理防护科普文章和 ,有3万多人次阅读和收听。陇原名师靳元心理工作室首席导师、武威六中副校长靳元认为,心理危机干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同时对心理援助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靳元建议,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部署下,有序开展抗疫救灾心理援助工作,工作人员要遵守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的职业伦理和职业精神,以建设性方式提供帮助 ,主要是帮助来访者调节情绪,改善行为,提供资源,充分尊重援助对象的需要,“不打扰、不添乱”, 发现突出问题或可能发生过激事件时,要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若遇到自身能力难以应对的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督导或进行转介。

  对于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如何更好开展心理干预,靳元认为,首先要突出专业性,要具有专业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人员全方位参与,提供专业到位的心理干预。其次要突出实用性,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心理危机干预要简明扼要,实用性强。心理干预在突出专业性的前提下,还要借助新媒体等科技手段,融入基层治理之中,通过医院、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合力,真正做到疏导个体心病、防范社会问题。

  (供稿:甘肃教育社 郑芃生)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