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这样的“答疑会”成了北京市教委的惯例。师生家长提问,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集思广益,每天答复,“接诉即办”。

  “我还是回办公室吧,3分钟后咱们线上见。”站在北京市教委212办公室门口,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戴着口罩,把正准备开的会,变成线上会。很快,5位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北京市教委12345热线相关负责人,宣传部门负责人等,一共8个人的线上“答疑会”开始了。

  疫情发生后,这样的“答疑会”成了北京市教委的惯例。师生家长提问,特级校长、特级教师集思广益,每天答复,“接诉即办”。

  网上“答疑”,“主播”是北京市教委办公室副主任牛晓亮,他手里掌握着12345市民热线反映的家长师生最想问的问题。

  “初高三学生到底怎么复习?”“在家总想和‘小怪兽’发火怎么办?”牛晓亮抛出当日问题。

  “希望各位校长和老师,给出最直接的答案,要有共性解决方案,不要单纯站在自己的学校上。”李奕提醒。

  大兴区兴华中学心理特级教师刘秀华“抢答”成功,她说,这时候适当焦虑是正常的,我们要通过一定方式将焦虑外化出来。“我建议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虽然不能到学校上课,但在家复习也要有一个规范仪式感。作为家长,这时候不要当法官,要当律师,不要当裁判,要当拉拉队。”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冲着镜头招招手,示意有话说,“我们要先给家长吃‘定心丸’,尤其是要多关注医护人员的子女,将每天的问询变成关怀。以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制定解决方案。”

  “想发火时,家长也可以先和孩子的班主任或其他信任的人沟通倾诉,避免和孩子直接发火。”刘秀华补充。

  透过屏幕可以看到,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不时低头写笔记。她的发言自带韵脚,“初高三复习,节奏不能乱,复习不能断,教学不能灌,资源不能串”。罗滨说完,好几位老师点头表示赞同。她说,这个阶段老师也需要调整心态,放下负担。“老师不慌,学生就不慌,这是我们对于防控疫情能做出的最大贡献。”

  ……

  一场“答疑会”持续了1个多小时。临下线时,李奕嘱咐,请各位老师最好当晚就能把书面“答疑作业”交上来。

  牛晓亮说,当天问题一般规定24小时内给予解答反馈,“给师生家长吃‘定心丸’,是我们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必须要做好的。”

  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教委宣传部门除发布、解读政策外,回应师生家长关切成了“每日必修”。目前,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官方微信“首都教育”、官方微博“北京市教委”推出了“双‘特’战‘疫’”专栏,97位市特级校长和近800位特级教师迅速建“群”,每天领任务,写“作业”。李奕说,这些校长和教师都工作在一线,他们的答复有针对性、有权威性。他们是家长最放心的答疑人。

  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市教委已经接听和解答了群众来电1800个,梳理有关咨询建议千余条,在线问答回复百余条,“双‘特’战‘疫’”专栏连续更新12期。李奕说,这些问题对我们建立问题诊断系统,进行科学评估,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把12345的问题直接公示给校长和老师,能够使工作更加深入,使“接诉即办”变成“未诉先办”。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