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中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战役。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中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战役。

  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把教育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以修师德为根本、铸师魂为核心、强师能为重点,持之以恒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吉林省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教师队伍建设也不断向前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政治业务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特别是2018年9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是吉林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立足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省上下、社会各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实施意见》的出台和实施,吹响了新时代吉林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号角,在吉林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近年来,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始终把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首位,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任(聘用)、培养培训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把师德建设情况作为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幼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建设的全面发展。师德师风,永远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坚持用先进典型引领。“时代楷模”黄大年、“红色理论家”郑德荣是从吉林省走出去的全国师德师风模范人物。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过重要批示。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全省教育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黄大年、郑德荣先进事迹的热潮,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黄大年、郑德荣为榜样,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个高校教师团队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自2014年以来,吉林省连续开展年度“吉林好人·最美教师”评选工作,43名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获得“吉林好人·最美教师”称号。在向国家推荐“乡村教师从教30年”表彰工作中,吉林省11万名乡村教师获得了从教30年荣誉证书。今年,吉林省“特岗教师”杨瑞成为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团一员,将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精神传递到全国师范院校中。通过树立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教师典型,在全省教育系统中宣传和弘扬高尚师德精神,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坚持用长效机制约束。在坚持典型引领的同时,吉林省还坚持把握好继承和发展、高线引领和底线要求、严管和厚爱的关系,把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作为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配合贯彻落实吉林省已经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吉林省师德师风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

  坚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脱贫攻坚的突破口

  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一支素质过硬、稳定性高的乡村教师队伍必不可少。2015年,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印发吉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力争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等方面政策举措,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吉林省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通过免费师范生政策,培养补充农村教师。除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外,自2014年起,吉林省在吉林师范大学等7所省属高校创新性开展省属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每年培养500名省属免费师范生。目前已累计为省内县级及以下学校培养免费师范生2500名。通过免除学费,提供生活补助、提前安排就业岗位等方式,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到省内基础教育薄弱县(市)中小学、少数民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任教,为薄弱县(市)定向培养了一批素质高、下得去、留得住的优秀师资,为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2016年,“省属高校师范生免费教育项目”纳入吉林省委党建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教育制度建设重点任务。

  ——通过实施“特岗计划”,补充大批农村教师。吉林省把“特岗计划”作为补充农村教师主渠道,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省级统筹的乡村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全省50个设岗县(市、区)招聘2万名特岗教师,特别是为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薄弱学科及时补充了数千名教师,较好地满足了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开齐开足课程的迫切需要。2017年,吉林省农安县有效实施“特岗计划”的先进经验被教育部办公厅评为全国优秀案例。

  ——通过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增强职业吸引力。按照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吉林省不断改善贫困县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增强基层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先后制定了《吉林省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补助发放管理办法》《吉林省非国家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补助资金发放管理办法》,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由最初的3个连片特困地区,覆盖到全部15个国贫县和省贫县的农村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2.4万人,农村教师真正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此项政策惠民惠师,提高了贫困县市区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生活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增强了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对于稳定队伍、留住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2017年8月,吉林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

  坚持把提升专业化水平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成才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吉林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持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吉林省不断加大中小学教师“国培”和“省培”经费投入,加强省级统筹,创新工作思路,分级开展教师培训。省级主要负责骨干教师校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定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区)教师培训;市级主要负责本级骨干教师校长培训;县级组织开展教师校长全员培训。目前,“国培”连同“省培”配套项目,中央和省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约4.3亿元,通过安排顶岗实习、短期集中培训、转岗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累计培训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约60.7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吉林省“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连续5年在国家组织的参训教师满意度网络匿名评估中获得多项第一。2017年8月,全国教师教育振兴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吉林省作教师培训工作经验介绍,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吉林省持续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长培训,不断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双师”素质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采取各级政府补贴的方式,各学校自行招聘兼职教师,逐步解决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分层次开展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仅在2017、2018两年间,先后就有2350名教师校长参加专业骨干教师、出国研修、企业实践等国培项目培训;投入资金236.8万元,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设立148个兼职教师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进一步树立了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升了全省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2014年起,吉林省两所师范院校承担教育部发起的卓越小学教师和卓越中职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已累计培养600余名卓越教师在校生。吉林师范大学探索开展“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建立起以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需要为导向、以学科素养培养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以贯通式一体化教育实践为支撑的师范生培养新模式。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开设“自动化专业改革实验班”,深化产教融合,提出“校企校互融,工学教结合”的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自动化专业于2015年评为吉林省品牌专业。

  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手段

  随着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和《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两项政策出台,吉林省作为东北三省首家单位进入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省份,先后制定了《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国标、省考”的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式已基本建立,定期注册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据统计,截至目前,吉林省共有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专任教师28.7万人,呈现出以下特点:

  ——配置状况不断改善,幼儿园专任教师2.9万人,小学专任教师9.2万人,初中专任教师7.6万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3.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1.4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4万人。

  ——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中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以上。

  ——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9%、99.8%、99.1%以上。

  一组组数字,折射出我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大幅提高,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按照国家要求,2016年吉林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原本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被统一为初、中、高级,并设置正高级职称;在提高城镇学校中小学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的同时,取消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加大对长期工作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推荐倾斜力度;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对于乡村教师的职称论文和著作不再作硬性要求,根据工作岗位实际,可用工作总结、教案、专利成果等反映本人学术技术水平的成果替代,等等。这些改革举措,打破了基层的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扭转了他们一提到职称就闹心的局面。深入推进高校职称“评聘结合”制度改革,将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到高校,由高校自定标准、自主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任。目前,改革范围已覆盖到全部省属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并将改革延伸到民办院校。

  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还需要在教师工资待遇、职业上升通道等方面落实政策。为此,吉林省坚持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保障,保证了教师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先后出台了《关于省属高校实施绩效工资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完善省属高校绩效工资分配的补充意见》,解决了高校实施绩效工资缺乏相关政策依据、掌握标准不一、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教育均衡关键在师资均衡。为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科学有序的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省各地要推广校长教师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进行交流轮岗工作。目前,校长教师交流工作配套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和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等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常态化。长春市南关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9个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之一。

  教育管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吉林省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引进高端人才实施办法》出台,全面下放省属高校教师公开招聘权限,在顶层设计上为高等学校采取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并举的方式引进高端人才提供了政策支撑。近几年来,全省高校引进及柔性引进高端人才500余名,聘任长白山学者236人,评选“长白山技能名师”176名,促进了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极大地增强了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在吉林省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实践中,越来越多教师正在将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必将朝着“教育强省”的目标不断迈进,取得新的辉煌!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