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中国第35个教师节,上海庆祝主题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一批优秀教师走上舞台,他们的育人故事打动人心。

  为了劝说一位家长让女儿回归校园、参加中考,老师每天上门做“钟点工”;在没有电脑的年代里,学生几万字的论文被导师一遍遍手改,在论文排序上,始终退居最后,甚至不加署名……9月10日是中国第35个教师节,上海庆祝主题活动在复旦大学举行,一批优秀教师走上舞台,他们的育人故事打动人心。

  关心学生的点滴成长变化

  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周继光,年少时家境贫寒,学校不仅给他全免学费,还让他享受助学金。“我从小患有严重眼疾,还有点口吃,但高中毕业时,当时的校长王季娴看我酷爱数学,破例培养我留校当老师。”在周继光的教学生涯中,得到过苏步青、赵宪初等很多名师的无私帮助,他们在古稀之年仍然不遗余力地研究教学、培养教师,不计名利、提携青年。“在我眼里,校园就是充满爱的地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周继光今年74岁,想得最多的还是感恩和回报。退休后他开始“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奔走全国各地,免费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教师开设公益讲座。

  “当老师要关心学生的点滴成长变化,找到打开他学习之门的那把钥匙。”第二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小学语数外组一等奖获得者孙怡青认为,课堂所做的每一点小小的改变和努力,其实学生都能感受到。在孙怡青赴英交流期间,一名二年级小朋友让她很感动。用当地老师的话说:他很不喜欢数学,成绩也很糟。那一周,孙怡青教了他们乘法口诀,没想到,一周后收到了他送的一幅画——上面画了4的乘法口诀,下面还画了他和孙怡青两人手牵手和一颗很大的爱心。

  对学生好到让他们不好意思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首位特殊教育领域教师谢小双管理的是一所招收9种不良行为学生的学校,但在他眼里,这里有的只是等待成长的生命。谢小双说,教育转化一个问题学生,其价值不亚于培育一位大学生,要靠一代代教师去坚守和创造。每年小年夜,他总会把那些没爹没娘管的、已毕业的和在校的孩子请到饭店里一起吃年夜饭。“每次要结束了,孩子们用一种恋恋不舍的眼神看着我和老师们,久久不愿离去。每到此时,我的心就好像碎了一样。为了他们,我也要尽自己努力创造一个家一样的学校环境。”

  1988年出生的全国模范教师余文君是谢小双的弟子之一、上海师大英语专业优等生。毕业那年,她选择了宝山区灵石学校任教,一待就是九年。有位学生当初因为连续逃学逃夜两个多月并敲诈勒索他人被送入学校,从小父母离异。中考前,她爸爸摔伤了腿,让女儿休学照顾,余文君怎么劝都不行,她说:“别担心,让孩子去中考,我来当钟点工。”之后,每天她上门为他们家料理家务,一直坚持到女孩中考结束。这名学生最终考上了一所不错的职校。“对学生好到让他们不好意思”,是谢小双传授余文君的方法。

  选择当老师就是选择奉献

  选择当老师,就是选择责任、选择奉献。9日晚,以上海市教育功臣为原型创作的大型情景诗朗诵《与祖国同行》中,拥有70年教龄的王振义,拥有60年教龄的闻玉梅、翁史烈,拥有50年教龄的顾泠沅、何积丰,拥有40年教龄的郭宗莉、郑时龄、卞建鸿等功臣代表登台深情朗诵:“七十年,教育与祖国同行!”

  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卞建鸿从教39年,近日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他的学生徐澳门一举夺得车身修理项目金牌。郭宗莉从教40年,在她看来,幼儿教育是“向下扎根的教育”,要用“根”的事业为孩子一生成长发展奠基。已年近九旬的翁史烈从教67年,历时30多年坚持青少年创新教育。王振义院士孕育了“一门四院士”团队,他说:“能够成为祖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中一粒微小的铺路石子,我甘之如饴;能够为民族的复兴之路留下有意义的脚步,我矢志不渝。”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