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市将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每位市民都要依法进行垃圾分类。此举引发舆论热议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7月1日,上海市将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每位市民都要依法进行垃圾分类。此举引发舆论热议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人人都是行动者。这其中,也包括学龄前儿童。对幼儿园来说,让幼儿从小了解相关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日前,记者走访了浙江省部分幼儿园,与教师们一起聊聊幼儿园环保教育那些事儿。

  环保,从垃圾分类做起

  据了解,很多人开始接触环保这一概念,都是从“垃圾分类与回收”开始的。而大多数正在开展环保教育的幼儿园,也把垃圾分类作为一个切入点。

  在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有一群“垃圾分类小酋长”,他们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基础上绘制宣传海报,并向同伴、教师和家长宣传。同时,该园还组建了“小小垃圾分类志愿者”小队,轮流负责各个班级的4个垃圾桶,引导同伴按类别投放垃圾。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容易吸引孩子加入环保行动,进而激发其环保意识。”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幼儿园教师邵玲玲说,该园与社区联动,一起为幼儿量身定制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从了解垃圾分类,到实践垃圾分类,再到参观垃圾处理中心,孩子们对环保有了初步的感知”。

  杭州市文苑学前教育集团白荡海园区则是基于“零废弃”理念,引导幼儿全程参与垃圾分类与回收管理。“垃圾的种类非常多,如果一开始就要求幼儿准确地细分垃圾,那就违背了幼儿的认知与发展规律。”教师夏菁华介绍,该园的垃圾分类活动分两步走,初次分类时,每班仅设置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大类,目的在于让幼儿减少认知摩擦,让垃圾分类成为潜意识行为;二次分类中,该园又将可回收垃圾细分成利乐包装、杂塑料、PET塑料、纸类等常见的四类垃圾。除了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里,该园还以家庭固定回收日的形式,带动幼儿家庭成员学会垃圾分类与回收。目前,该园已经建立了家园联动回收机制,通过“积分制”来鼓励幼儿、家长及教师全员参与。“每回收一公斤垃圾,幼儿可获得10个积分,而积分兑换的礼品将用于支援山区的贫困儿童。”她说,“零废弃”回收已经成为该园的一种生活方式。

  事实上,垃圾分类仅仅只是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内容之一。法国作家德尔芬·葛林宝所著的《给孩子的环保生态小百科》是专为儿童编写的,目的在于启发孩子尝试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书中罗列的9项特别任务,与不少幼儿园开展的环保活动内容类似。例如,“旧物改造,把不好看的东西重新装扮起来”“动动魔法手指,废物利用”“把宝贵的物品循环再用”“注意搞破坏的人,一起来监督他们”等。

  情感态度比环保知识更重要

  浙大幼儿园西溪分园既是国家绿色幼儿园,也是国际生态学校。多年来,该园致力于推广绿色教育理念,从儿童的环境情感出发,通过构建系列主题活动,唤起儿童的环境意识,引导儿童初步形成关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情感态度。

  根据该园多年来推行绿色教育的经验,幼儿园教给孩子的不能只是环保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环保意识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这与德国环境教育学者赖纳·多拉瑟“情感基础第一,不是认知第一”的提法不谋而合。德国素来重视环境教育,而早先德国教育界认为“人们掌握环境知识才会保护环境”,多年后才发现“人们热爱环境才会保护环境”。针对学龄前儿童,德国幼儿园注重把幼儿情感目标放在首位,认为只有让幼儿到环境中去认识自然、感受自然、欣赏自然,才能使他们真正热爱自然,进而关心环境。

  慈溪市龙山镇实验幼儿园拥有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达到3.4平方米,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生态幼儿园”。崇尚自然的园所环境创设,让孩子们从入园开始就浸润于环境之中。结合科学、健康、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内容,该园编制了环保主题的园本课程,并将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渗透其中。每逢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孩子们全员参与环保主题活动。譬如,植树节除了播种树苗、施肥浇水外,他们还会制作环保标语,提醒过往的人们保护树木。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会隔三岔五地去看看自己种下的小树,观察它如何从土壤里汲取养分,如何抵抗害虫的入侵,如何经历四季变换等。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户外活动是激发他们热爱并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杭州市依江幼儿园教师陈梁月说,即便是在幼儿园有限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也可以到树下收集各种各样的自然物,如落叶、枯枝、青苔、石头等;还可以到草地上亲近小动物,如麻雀、长尾巴鸟、小松鼠、猫咪等。此外,该园还会定期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大自然中做游戏。“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每次去户外活动,总有小朋友想要排在队伍的最末尾,目的是提醒生活老师关灯、关扇、关空调。”她补充道。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