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和各种育人元素,实施“四大行动计划”,抓好师生政治引领,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复旦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校内外各方面力量和各种育人元素,实施“四大行动计划”,抓好师生政治引领,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细落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 健全课程体系,重点建设“4+1+X”(4门必修课、1门形势政策课、X门思政选修课),努力打造思政“金课”。注重思政课创新,针对当代中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设置前瞻性教学专题和研究议题,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牌课程。完善教材体系,落实教材管理要求,统筹用好“马工程”教材;加强辅助教材审核把关,开发教辅材料。改进教法体系,综合运用互动式、研究式、案例式教学方法,推广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三集三提”有效做法。建立教学方法与改革研究中心,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等问题,编写出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论与改革研究报告》。强化师资体系,实施教学学术带头人制度。坚持和探索党政领导、马克思主义学科专家上思政课制度,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轮训,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问题导向式、社会调研式科研活动,构建教学评价、岗位评价、职称评价、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

  实施“书院立德修身行动计划”。 聚焦“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四大功能定位,将学校丰富的育人资源有效集聚和下沉到书院,把书院真正打造为学生学习、文化、生活共同体。积极探索拓展基层党建模式,在每个书院配置党团活动室,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品德修养等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推行全员导师制,按师生1:20配备书院导师,强化导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鼓励学生建立自管会、监委会、楼委会等组织,促进学生广泛参与校园生活和公共事务管理。

  实施“课程思政攻坚行动计划”。 做好专业思政建设,与“双万计划”结合起来,持续推进新闻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哲学等首批三个示范专业建设,逐步扩大建设范围,覆盖人社理工医各学科大类。做好医学课程建设,建好人文医学课程,加强跨学科交叉医学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注重教法探索。做好示范课程建设,着力建设3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不少于20门在线示范课程、超过200门示范专业课程。做好教材建设,研究制定《教材使用管理办法》,规范教材选用程序。做好育人队伍建设,制定《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方案》,以“三个十”建设(10位领军学者谈课程思政、10场课程思政教师教学交流会、10次课程思政午间研讨会)为抓手,提高基层组织育人能力。做好理论研究建设,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加强理论研究,产出一批高质量的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成果。

  实施“强师行动计划”。 实行思想强基行动,建立健全校、院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学科带头人联系优秀骨干教师制度,探索做实生活关心、事业关心、思想关心和政治引领“三关心一引领”机制。加强党员理论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教师入职和发展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工作,形成全链条、立体化的教师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和育人能力培训体系。实行师德固本行动,开展师德榜样教育,用先进典型事迹激励感染鼓舞教师履职尽责;开展师德规范教育,持续宣传《十项准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师德案例教育,编发师德手册和警示案例。持续宣传钟扬同志先进事迹,深入开展“钟扬式”好党员好老师好团队、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评选活动。实行实践立行行动,建立一批教师社会实践基地,在各类教师培训中加强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环节,组织教师赴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国情考察。统筹学校挂职岗位需求,把校内外挂职锻炼作为干部培养的重要途径,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援疆、援藏、援边和其他对口支援、扶贫项目,主动向国际组织、政府部门、行业企业输送教师接受锻炼。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