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仪式上,由浙江大学倡议,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正式签约亮相。
5月22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仪式上,由浙江大学倡议,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正式签约亮相。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浙大是一台重要的“发动机”。浙大校长吴朝晖院士表示,浙大要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人才泵、创新源、思想库的作用。
据了解,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采取“联合、共建、协同、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可由相关高校牵头组建学科联合体、教育合作组、科技协同中心等创新合作载体,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联盟每年拟举行系列论坛及会议。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目标是打造互联互通、紧密合作、开放共享的研究型大学合作载体,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的任务主要是共建一流学科联合体,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共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共织国际高校合作网络。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组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据介绍,长三角地区的研究型大学可以依托联盟这一高端平台,更加有效整合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国际化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高等教育品牌——推进创新网络化、生态化发展,使创新要素更加集聚,为打造全球科创高地作出贡献;汇聚高层次人才,向全球高层次人才汇聚高地迈进;联盟成员间相互合作,推进产学研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创业高地。
据了解,作为秘书处单位,浙江大学将在联盟中至少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联通各界,推动多方力量实现跨界发展;二是服务支撑,服务好联盟各成员单位为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实现合作共赢。5所高校将做好排头兵,不断凝聚共识,推动联盟高校间的增量发展。
日前,浙大组建了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全面参与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为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进提供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也为浙江省更高质量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政策解读和应对方案设计。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黄先海介绍,这一新型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决策咨询、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其研究领域共有五个方面:产业一体化,空间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制度与政策创新及城市群。
“浙江大学长三角领域的研究主要特点表现为起步早、视野宽、研究深入,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强,且已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中心副主任陈建军说。
浙大积极打造长三角高端论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策。4月底,浙大在上海举行长三角论坛,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主题,分析生命科学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为生命科学从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贡献智慧。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院士在论坛上提出生命科学、数理科学、计算机信息科学和工程学的会聚,特别是大数据和 技术的应用,将带来生命科学的第三次革命,给新药研发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杨波则认为,长三角受政策环境利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优势明显,最有希望成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关于自然脑与人工脑如何有机结合,浙江大学医药学部主任段树民院士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认为,近年来脑科学研究新技术的发展及交叉学科加速集聚,脑科学研究迎来了重大突破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