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27所高水平大学浙江招生组负责人齐聚镇海中学,和高中学校一起探讨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分析浙江基础教育的“产品”——浙江考生质量的优势与目前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浙江学生的优异度指数一直在我校的全国生源地中排名第一,我们有信心继续让更多的浙江学生到校学习。”这是北京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陆俊林的发言。

  “前几天,我接到我校计算机系党委书记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计算机系要在浙江投入更多的招生名额……’”说这话的是清华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赵璞。

  ……

  日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27所高水平大学浙江招生组负责人齐聚镇海中学,和高中学校一起探讨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分析浙江基础教育的“产品”——浙江考生质量的优势与目前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

  综合素质高、抗压能力强……

  浙江新高考、深化课改给“浙江出品”的烙印

  2019年寒假,北大学生组成了众多的返乡返母校宣讲团。

  “镇海团队凭借丰富的形式和富有创意的活动内容,拿到了优秀团队的浙江第一,北大全校第一,还成了全国十佳。”

  陆俊林感慨,浙江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不仅在大学很出色,“跟踪结果是,就业后依然出众”。

  同样的赞叹来自清华。“大类招生培养一年多分专业面试时,前10名有7名是浙江籍学生,前5名都是浙江学生,其中两名包括第一名就是镇海中学学生。”这让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兴奋到直呼要增加招生指标。

  除了负责浙江招生工作,赵璞还是清华大学团委负责人,在校时“天天和学生在一起”。视野广阔、思考深刻,是他对浙江学生的又一评价。“我校最年轻的 专家汪玉就跟我说,他很吃惊,他到各地各种场合作讲座,浙江中学生问的问题居然最难回答。”赵璞认为,这说明浙江的中学培养是过硬的。

  持续的观察、追踪后的高度评价,让浙江成了北大、清华除学校所在地外的第二大生源地。

  综合素质高、抗压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突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浙江招生组负责人一口气数出浙江学生的多个优点。浙江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除学校所在地外的第二大生源地。对于浙江的学生,这位负责人坦言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比如,浙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得特别好,像我校的绍兴学生就能唱出非常棒的越剧。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兴趣特长的机会和不断提供舞台来给他们表现,浙江基础教育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理解非常吻合。”她介绍,该校会有意识地让理工类学生“与人文对话”,让文科类学生“与自然对话”。

  “坦白说,浙江学生在我校学生中起着很好的引领作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全国有3个校区,3位浙江招生负责人都表示,浙江籍学生在哈工大的学生会干部、社团主席等选拔中,参与度最高;在全国性比赛获奖、国家奖学金等的收获中,不仅参与度最高,而且获奖层次也是最高的。“这要感谢浙江对中学生多元化的创新培养!”

  “超一流的人才,不是教出来,是他们自己生长出来,需要学校提供好的环境。”研讨中,是27所高水平大学都给予了浙江学生高度的评价,但在培养未来创新人才这个话题上,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选物理?高校将联合设置更高门槛

  物理教师转行教技术,化学教师转行管食堂?

  这样的现实,并不魔幻。

  “有些中学甚至引导学生不选物理,或者干脆不开物理班!有些区县,几乎没有学生选考物理!”看来,27所高水平大学掌握的情况不少。

  “我们的家长、考生,甚至中学,都变身为‘精算师’,不是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特长选择选考科目,而是更多考虑如何选科以获取更高分。”华中科技大学浙江招生组负责人说。

  “我们要联合起来,更坚定地设置好门槛,让不选考物理的考生,压根没有报考我们学校理工科的机会!”这些高校的浙江招生组负责人纷纷表示。

  为什么一定要选物理?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程类学科是重中之重,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要培养,没有物理基础怎么学,机械、信息等都没法学。”同济大学浙江招生组负责人认为,引导学生不选物理,直接影响到我国工业化升级的进程。

  “2019年1月,我校开设了中法数学英才班,并在其中选拔最优秀的学生到法国公费学习。在我校,即便数学系的普通学生,都要继续学习物理。这需要扎实的高中基础,没有选考物理的学生,高考总分再高到大学也跟不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这样说。

  “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有些任务,是高中必须要做的。” 武汉大学浙江招生组负责人认为,比如物理素养,作为世界工业化最大的国家,制造业的升级需要有扎实物理基础的创新型人才;比如语文素养中较好的阅读、写作、沟通、交流能力,都必须要在高中阶段完成。

  中学以实际行动“重文”

  高校却说“人文学科‘集体放羊’”?

  现实中,不少家长甚至中学在引导学生高考选考“政、史、地”,可以说是以实际行动在“重视”文科。

  但高校并不这样认为。

  “中学生的人文水平至今没有达到我们希望的程度,社会科学正在‘大领域的集体放羊’!”中国政法大学浙江招生组负责人举了个例子来佐证不少高中的思政学科在“说空话”:“学生进入高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哲学大类的学习,对马克思哲学系感兴趣并选择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

  “如果中学教师把文科了解为死记硬背,只是为了获得更高的高考分数在教,学生对这门学科肯定缺乏更多的兴趣。”这位负责人认为,学生尝试着与人、环境发生更深刻的关系,开始学着关注并解决复杂问题,这些都应该在高中阶段完成,“一个对周围环境无感、对集体缺乏羁绊感的人,无法在将来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新高考最成功的地方,是倒逼大学加强了与中学的联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招生组负责人坦言,因为浙江生源优质,招生竞争白热化,“但高校更应通过设置相应的门槛和综合评价招生,引导中学能静心培养好学生的通识教育,并帮助学生个性发展”。

  太功利?“拔苗助长”的娃走不远

  “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高中大学化……从我们对学生的跟踪中发现,这样的学生走不远。”复旦大学浙江招生组组长发现,那些从小泡在培训机构不断超前学习的学生,到高校大类培养一段时间分流时,要么不知道要选什么专业,要么选了之前压根没想过也无基础的专业。

  “这些孩子刷题刷到把自己的兴趣都丢失了。”这位负责人表示,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家长、学生选专业时完全按未来就业收入等功利因素,“我校就有学生学到半路,又想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这样的行为不仅是浪费学校资源,还影响了自己的发展”。

  中山大学浙江招生组负责人对此表示非常认同,“那些被家长、学校或者培训班推着上来的学生,与有着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和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在高校学习一段时间后,表现差太多了。”

  5年前,中国科学院大学开始在全国招收本科生。该校浙江招生组组长戴高乐对5届本科生进行跟踪分析后发现,高考裸分进校的学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发展潜力差异很大。“进入大学后,通过综合评价方式入学的学生的表现远远高于裸分学生。”戴高乐表示,未来的招生趋势一定是增加综合评价招生的比重。

  最后,来听听高水平大学对基础教育的期待——

  “高中教育,需要进行知识传授、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好的高中教育,一定重在价值的塑造上。”

  “学生在调查中反馈,中学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因而,高中教育如何与高校教育有效衔接,是高中与高校值得共同研究的课题。”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